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陶渊明集

陶渊明集

八卷。东晋陶潜(365或372-427)撰。陶潜字元亮,入宋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陶侃曾孙。少有高趣,家贫好学,有大志。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为人高洁,卑视官场秽弊。为彭泽令时,郡遣督邮至县,官吏让他束带见之,他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绶,去职归隐。义熙末,征他为著作郎,不就。世称靖节先生。著有《陶靖节集》(《桃花源记》、《归去来辞》等为名篇)。据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陶渊明集序》:“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更加搜求,粗为区目。”可知萧统是陶集的最早编定者。又据南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记载,萧统本《陶渊明集》为诗文七卷并以序、传和颜延之诔置卷首,共八卷。北齐阳休之据萧统八卷本和另一个没有序、录的八卷本以及一个有录的六卷本(即《隋书·经籍志》著录“梁五卷、录一卷”本),补入《五孝传》和《四八目》(即《圣贤群辅录》),合编为一个十卷本。《隋书·经籍志》著录《陶潜集》九卷,据考即阳休之本而佚去序目一卷,又两《唐书》著录有二十卷本,有五卷本,前者的“二”字很可能是衍文,后者则可能是“梁六卷”本而缺失目录一卷。北宋时,陶集有宋庠(宋仁宗时)、思悦(宋英宗时)两种十卷刻本,宋庠本得自“江左名家旧书”,思悦本采用永嘉周氏藏阳休之本。二者原本已不存。南宋以来,陶集刻本繁多,主要有南宋绍熙三年(1192)曾集刻本,不分卷,诗、文分编,无《五孝传》、《四八目》,保存了宋庠本的一些面貌。(《续古逸丛书》中有影印本)汲古阁藏十卷本,南宋刊,卷一至四诗一百二十七首,卷五赋辞三首,卷六纪传赞述十三首,卷七传赞五首(即《五孝传》),卷八疏祭文四首,卷九至十《四八目》。有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李廷珏翻刻本,咸丰十一年(1861)旌德李氏影刻本。明人焦竑藏八卷本,南宋刊,焦竑有影刻本,卷一至卷四诗,卷五赋辞,卷六记传画赞述,卷七《五孝注》,卷八疏文。此外还有宋末汤汉《陶靖节诗注》四卷,元初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十卷。明清两代,陶集注本纷出,如明人何孟春《陶渊明集注》十卷,黄文焕《陶诗析义》四卷,清人丘嘉穗《东小草堂陶集笺注》五卷,张子烈《评注陶渊明诗集》六卷、蒋薰《评阅陶渊明集》六卷,吴瞻泰《陶诗汇注》四卷,陶澍《靖节先生集注》十卷,其中以陶澍注本为最好。中华书局1979年版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七卷,以李公焕本为底本,删去伪作《五孝传》、《四八目》等,校以曾集本、鲁铨刻苏写大字本、莫友芝翻宋本、黄艺锡刻《东坡和陶诗》本,并参酌诸家旧说作注,是当今较好的校注本。

猜你喜欢

  • 读经救国论

    六卷。孙雄撰。孙雄(1867-1935)字师郑,江苏常熟人。光绪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吏部主事。1903年袁世凯任其为北洋学生监督。1909年张之洞在北京设京师分科大学,任文学科长。辛亥革命后,从事

  • 追昔游集

    三卷。唐李绅(约772-846)撰。李绅字公垂,润州无锡(今属江苏)人。少年好学,有诗名。曾以《古风》诗求知于吕温,吕温大加称赞。元和元年(806)举进士。补国子助教。元和三年(808)授校书郎。长庆

  • 泾林续记

    一卷。明周玄暐撰。周玄暐字叔懋,一字缄吾,昆山(今江苏昆山)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丙戌(1586)进士,官至云南道御史,《昆山县志·周复俊传》后附有他的事迹。按周复俊为周玄暐祖父,曾著有《泾林杂记》一书

  • 济阴慈幼外编

    见《保生碎事》。

  • 广群辅录

    六卷。清徐汾(生卒年不详)撰。徐汾字武令,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本书为补陶潜《圣贤群辅录》之缺而作。《圣贤群辅录》托名陶潜,实则伪托。本书对陶本西晋以前遗缺者补之,对东晋至明代又续之。但原书本为伪本,

  • 太极图说注解

    无卷数。清陈兆成(生卒年不详)撰。兆成字慎亭,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县)人。此书作于康熙初,旨在发明朱熹《太极图说》之注。其论性,谓虽夹和在气禀中,而苟无习染之累,亦第于善之中,微分差别,若谓之有恶则不可

  • 左氏释

    二卷。冯时可(生卒不详)撰。冯时可字敏卿,号元成,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人,明代文学家、经学家。冯时可之父冯恩为明代大哲学家王守仁弟子。冯时可为隆庆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政,所至著治绩。其生平著述颇多

  • 佩秋阁诗稿

    二卷。《词稿》一卷。《骈体文稿》一卷。清吴茞(?-1862)撰。吴茞,字佩纕,又字纫之,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汪凤九之妻,汪钟霖继母。清代文学家。此书有光绪元年(1875)刊本,书前有冯桂芬,许赓扬汪

  • 摩诃止观

    十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摩诃止观》是智于开皇十四年(594)在荆州玉泉寺所说,弟子灌顶记为十卷。是天台宗详述圆顿止观法门的主要著述,为天台宗三大部之一。原名为《圆顿止观

  • 松阳钞存

    二卷。清陆陇其(见《古文尚书考》)撰。陆氏为灵寿知县时,于官事之暇,取其所著《问学录》、《日记》二书,摘选其中切要之语,录为一编,以示学者。灵寿乃古松阳地,故以“松阳钞存”为名。共七十五条,分道体、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