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金石录

金石录

三十卷。宋赵明诚撰。赵明诚(1081-1129),字德甫(又作德父、德夫),密州诸城(今属山东省)人,著名金石学家。北宋徽宗初年,为太学生,醉心于收藏金石铭刻。以门荫入仕,更加尽力传写未见之书,不惜“脱衣市易”以购求名人书画、三代奇器,历鸿胪少卿。大观二年(1108),与妻李清照归青州(今山东益都)故第,屏居乡里十余年,竭其俸禄搜求字画、器物。每得一书,夫妻二人共同校勘,整理签题;得书画铭鼎,则共相品评,指摘疵病。宣和年间,先后出守莱州、淄州。经夫妻二十余年的辛勤搜寻藏储,仅青州故第所藏书册实物,就占用房屋十余间。金兵南下,毁于战火,尽为灰烬。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知建康府。明年,被旨知湖州,未赴即病卒,犹有书二万卷、金石铭刻二千卷。此二千卷金石铭刻包括“上自三代,下讫五季,鼎、钟、甗、鬲、盘、匜、尊、爵之款识,丰碑大碣显人晦士之事迹”(《金石录后序》)。赵明诚于公务之余,每日校勘二卷,题跋一卷。二千卷中,有题跋者五百二卷,“是正讹谬,去取褒贬”,著为该书,今三十卷。其前十卷为目录,依时代著录此二千卷金石铭刻,于篇目下注其年月及撰人。后二十卷,即为有题跋的五百零二篇辩证文字,每卷卷首各列细目。全书体例,依欧阳修《集古录》。欧阳修著录“毛伯敦铭”,照录原文外,附释文二段。赵明诚避免重复,则对“毛伯敦铭”另写一段辩证文字。赵明诚生前所写书序,明其著录该书之旨:一以三代而下金石铭刻侵蚀损坏,亟需记录传世;二以史书记载往往抵牾,亟需用金石文字加以校正。赵明诚故去数年后,李清照追忆成书经过,“愍悼旧物之不存,乃作后序”,时在高宗绍兴四年(1134)(《容斋四笔》卷五)。《金石录》三十卷,最初锓版于南宋龙舒郡库,未收李清照后序。明代以后,转相抄录,出现不同本子。清代流传者,明焦竑自秘府抄出本、文嘉自宋刻影抄本、昆山叶氏本、闽中徐氏本、济南谢氏重刻本等。另有何焯、丁敬、天一阁惠氏、红豆山房诸校本。《四库全书》所采,为扬州刻本。民国年间,又有缪荃孙附札记、碑目本,张元济作校勘记本。

猜你喜欢

  • 宋季三朝政要

    六卷。宋末元初佚名者撰。该书前五卷以编年形式记载宋理宗、度宗、恭帝三朝史事,始于宝庆元年(1225),止于德祐二年(1276)。另以陈仲微撰《广、卫二王本末》一卷附录于后,记端宗帝昺时期文天祥、陆秀夫

  • 阮子

    见《阮子政论》。

  • 海山记 迷楼记 开河记

    均一卷。撰者不详。《海山记》仅一篇,按年代记载隋炀帝荒淫轶事,间涉怪诞。书中所录隋炀帝《湖上曲望江南》八阙,乃唐朝人李德裕所作之调,却见诸于隋代,足见此书为后人伪托。《迷楼记》一篇,皆记隋炀帝沉迷女色

  • 竹素堂藏稿

    十四卷。明陈所蕴(约1604年前后在世)撰。陈所蕴,字子有,上海人,生卒不详。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少卿。著有《竹素堂藏稿》。是集凡十四卷,杂文十一卷,诗三卷。前有王宏诲、陈文烛

  • 诗经绎

    二卷。明邓元锡(生卒年不详)撰。邓元锡字汝极,号潜谷。南城(今河南孟县)人。为学渊源于王守仁而不尽宗其说,著有《五经绎》、《三礼编绎》、《函史》、《明书》、《潜学稿》等。该书不录《诗经》原文,只就篇义

  • 南涧文集

    二卷。清李文藻(1730-1778)撰。李文藻字素伯,号茝畹、南涧。山东益都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历官广东思平、潮阳知县,擢广西桂林府同知。文藻曾师事钱大昕,深研经学。大昕称他性好聚书,或

  • 海上青楼奇缘

    见《海上花列传》。

  • 广英堂遗稿

    一卷。清包慎言(生卒年不详)撰。慎言字孟开,安徽泾县(今泾县)人,包世臣族子,道光乙未举人。曾跟包世臣学经,随包世荣学诗。除本书外,还著有《经义考义》、《春秋公羊传历谱》十一卷等。本书除了《与刘孟瞻论

  • 小琅環仙馆叙录书

    三种,六卷。清阮元编。该书汇辑清代汪中《述学》、钱塘《溉亭述古录》、孔广森《仪郑堂文集》三种著作,由阮元分别叙录,各成二卷。有清嘉庆三年(1708)仪征阮氏刊本。

  • 浦江县志

    十五卷,首一卷。清善广修,张景青纂。张景青,浦江县人。《浦江县志》光绪二十二年(1896)刻本。全书十五卷首一卷。此稿上承乾隆薛志,薛志原分十门,此则括以七志,一舆地、二建置、三人物、四食货、五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