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卷。《补遗》四卷。明徐孚远(1559-1665)等撰。徐孚远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弘光朝灭亡后,随鲁监国漂泊海岛。永历时,官拜左副都御史。后死于台湾。孚远是明末几社的创始人之一,与陈子龙、夏
十二卷。清沈善宝(1808-1870?)撰。生平详见《鸿雪楼初集》辞目。此书有道光二十六年(1846)鸿雪楼刊本、卷首有“受业宗康俞德秀,完颜佛芸保校字”字样。并有作者所作自序。书后有陈光亨所作跋语。
一卷。劳乃宣撰。劳氏既定京音五十母、十二韵、四声;复加六母、三韵、一入声之号,为宁音一谱;又加七母、三韵、一浊音之号,为吴音一谱。然犹未足以括中国各地方音,于是立一百十六母、二十韵。遂制定其谱,母韵各
一卷。作者不详。明梅膺祚作《字汇》时,取《韵法直图》和《韵法横图》附于书后,这两种韵图影响很大,仿效两图体例的作品很多。《韵法直图》梅氏序云:“韵学自沈约始,而释神珙继以等韵,列为三十六母,分为平仄四
无卷数。不著撰人。此书广为搜集诸子百家著作中所载春秋时期的事迹,录于“三传”相关内容之下,以成相互参证之意。然而,诸子书乃至杂说、寓言中的材料是否可靠,则非经考证不能确定。作者打算根据这些未必可信的材
五卷。清戴震(详见《毛郑诗考正》)撰。戴震长于思考,善疑好问,对群经及注疏,都曾普遍地认真探讨,学问精博,立论精辟,影响深远。但本书为考证之书,大多钞撮旧说,按而不断,只有《尔雅》指摘各条,出语精卓,
三十九卷。清宋犖(1634-1713)撰。宋犖字牧仲,号漫堂、西坡。商邱(今属河南)人。宋犖为清初诗文家。有《沧浪小志》。此集共诗二十二卷,词一卷,杂文八卷,奏疏六卷。卷一至卷二十二为诗,卷二十三为词
十五卷。清唐鉴(1778-1861)撰。鉴字镜海,善化(今湖南长沙)人。嘉庆十四年(1809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卿,谥确慎。鉴潜研性道,笃信程朱之学。该书以陆清献、张杨园、陆桴亭、张清恪为正宗,汤文正
四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十二门论》是印度僧人龙树所著,为中论提纲。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十二门论疏》作于大业四年(608),卷初先解释僧睿《十二门论序》,接着便以
七卷。清姜郁嵩撰。姜郁嵩本姓郁,名嵩,湖北武昌人。是书首有李有序,又有郁嵩自序及凡例。是书不录经文,不用训诂,每章隐大意,但理解不出《集注》之外,且约繁为简,便于阅读。该书有光绪三十三年(1907)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