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金匮钩玄

金匮钩玄

三卷。元朱震亨(详见《格致余论》)撰。明戴元礼校补。又名《金匮钩元》、《平治荟萃》。此书为朱氏临证医案之节录,经门人校补,成书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论述临床各种病证。卷一、卷二以内科杂证为主,兼述喉证和外科的一些病证,如中风、六郁、内伤、伤寒、温病、咳嗽、痢、泄泻、伤食、五疸、水肿、臌胀、头风、眩晕、心痛、腰疼、劳瘵、咳血、缠喉风、咽喉生疮、肠痈、痔疮等;卷三为妇科、儿科病证,包括妇科有关经、带、胎、产及儿科吐泻、黄疸、急慢惊风、疳病等常见病证。末附论六篇,不刻于目录中。六篇为:“火岂君相五志俱有论”、“气属阳动作火论”、“血属阴难成易亏论”、“泄泻从湿治有多法论”、“滞下辨论”、“三消之疾燥热胜阴论”。书中分证论治,条理清楚,词旨简明,辨证明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说:“震亨以补阴为宗,实直开补真水之先,其以郁治病,亦妙阐《内经》之旨。”书中所附之方,多为朱氏临证效验之方,方药加减皆有法度。对郁证论治尤祥,创“越鞠丸”通治郁证。朱氏之论及拟订的大补阴丸等补阴诸方、越鞠丸等,较充分地反映了朱氏这方面的学术经验,诸证的论述部分标有“戴云”者,为朱氏门人戴元礼所补订,阐述颇多发明。书末的六篇医论均为戴氏所撰,其中不乏有见地的观点。此书曾因避清代康熙名讳,将“钩玄”改为“钩元”。后《薛氏医案丛书》收入本书时,则将书名改为《平治荟萃》。有明万历间刊本、198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乐元语

    一卷。汉刘德撰。辑佚书,清黄谟辑。刘德系汉景帝之子,河间献王,好古尚儒,曾于民间广求古书,武帝时曾献雅乐。此书系《汉魏遗书抄》之一。原书久已失传,《汉书·艺文志》及《隋书·经籍志》、《唐书·经籍志》均

  • 魏三字石经集录

    一卷(石印本)。孙海波著。书分四篇,第一篇是拓本,第二篇是源流,第三篇是碑图,第四篇是古文。所录石经墨拓本,共一百八十七石。以三行直下式为正文,以品字式、古篆二体、古文一体、篆书一体、隶书一体诸石为附

  • 铁云藏龟

    不分卷。清刘鹗撰。刘鹗(1857-1909),字铁云,别署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人。通算学、医术、水利等。官候补知府。曾参与治理黄河,有声誉。后弃官经商。八国联军入侵时,用低价购买侵略军所掠夺的太仓储粟

  • 洪范论

    一卷。宋廖偁撰。廖偁为衡山(今属湖南省)人,北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年)进士。本书没有为《宋史·艺文志》所载录,宋以来的官、私书目,也都很少著录,只有清人朱彝尊的《经义考》载有一篇,说明此书还是有传

  • 论语义府

    二十卷。明王肎堂撰。王堂事详《尚书要旨》条。此书不例经文,只标章目,历引宋、元、明诸家讲义解说《论语》,于唐以前旧说也偶有采录。此书虽旨在尊朱熹之说,却颇近禅理。

  • 竹涧集

    八卷。《竹涧奏议》四卷。明潘希曾(1476-1532)撰。潘希曾字仲鲁,浙江金华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改庶吉士,授后科给事中,出为湖广、贵州军储,嘉靖中,历太常卿,官至兵部左侍郎,著有《竹涧

  • 听潮居存业

    十卷。清原良(生卒年不详)撰。原良字鸣喜,乐安(今属山西省)人。顺治间贡生,官宁都县训道。是编共十卷,每卷分立四字标题。卷一《明宗正学》,上部多讲学之语,下部杂论经义。如称孔子学问源于契、成汤、武丁,

  • 选巷丛谈

    二卷。清代况周颐撰。此书是作者居住在扬州小牛录巷时收集、摘录而成,因小牛录巷距文选楼很近,所以作者为此书命名为《选巷丛谈》。全书没有一定体例,记载考证内容较杂,其中记载清代学者阮元的轶事较多,还有一些

  • 陋巷志

    八卷。明吕兆祥撰。吕兆祥,明末人,详见《宗圣志》条。《陋巷志》记录有关颜回的事迹,取颜回所居陋巷而名。陋巷相传在曲阜孔庙东北,旧无记载,至明正德年间(1506-1521)陈镐始为作志,万历年间(157

  • 隆德堂诗文稿

    二卷。明魏纯粹(约1619年前后在世)撰。魏纯粹,字仲乾,河北柏乡人。生卒不详。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著有《隆德堂诗文稿》。是稿诗、文各一卷,多为其官永城知县时所作。末附其为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