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金匮要略注

金匮要略注

四卷。清张志聪(详见《素问集注·灵枢集注》)撰。《金匮要略》自林亿从张机《伤寒论》中辑录校订出来之后,为之作注者,元明以来不过寥寥数家,其中较好的注本有徐彬《金匮要略论注》,有论有注,较为详赡。张氏此书与徐氏注书同成于康熙年间。张氏此书自序中说,《伤寒论》有成无己注,而《金匮要略》数千年来鲜有人言,即使有注亦不足道哉,且自己又不愿拾人余唾,故为此书。张氏认为,《金匮要略》与《伤寒论》往往十有一、二相同之处,取意既有相同,又有不同,有章句同而中间更改数字,各有所取,故于此书中加以分别。书中多有经气之论,从中可见张氏此书之大旨。其中第二十三篇以下为后人补辑之方,未加详注,间于方下加数字,明所治之证。第二十四篇以下,并未载全文,选取数方而已,宗旨专在发明仲景之说。书中虽不免有言过其实之处,然自成一家之学,对后世医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康熙年间刊本。

猜你喜欢

  • 篁墩集

    九十三卷。明程敏政(1445一约1499)撰。程敏政字克勤,休宁(今属安徽)人。十岁时以神童荐,英宗召试,即日赋圣节及瑞雪诗,并经义各一篇,援笔立就,文采粲然,奉诏读书于翰林院。成化二年(1466)进

  • 六书故

    三十三卷。元戴侗(生卒年不详)撰。戴侗字仲达,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宋淳旸中(1241-1252)登进士第,由国子监主簿守台州。德旸初(1275)由秘书郎迁军器少监,辞疾不赴,不详其所终。是书乃以六书

  • 景行录

    一卷。旧题元史弼(1233-1318)编。史弼字君佐,自号紫微老人,蠡州博野(今河北蠡县)人。初侍世祖忽必烈,授管军总管,后历任扬州路达鲁花赤、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同知枢密院事、江西行省右丞、平章政事等

  • 禹贡辑注

    一卷。清余宗英撰。余宗英字伯熊,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省)人,生卒年不详。本书所辑,以蔡沈《书集传》为主,但蔡传有误者,则不从蔡氏注,间附以己意以决断之。有的虽从蔡氏注,但为之辨误而驳正之。如蔡沈认为“梁

  • 内板经书纪略

    一卷。明末刘若愚撰。刘若愚(约1595-1670),宦官。受魏忠贤牵连而遭幽禁。在此期间,撰写了目录学著作《内板经书纪略》,一卷。详细记载了内府所存的书名、册数、页数。该书现有松邻丛书(甲编)本。

  • 国朝诗抄小传

    二卷。清郑方坤(生卒年不详)撰。方坤字则厚,一字荔乡,福建闽县人,徙居建安。雍正元年(1723年)进士。由知县官至山东兖州府知府。博学有才藻,好网罗文献。该书自吴伟业、曹溶至郑燮、江浩然及其族子三才、

  • 翠微山房自订年谱

    一卷。清曹锡龄(详见《汾阳曹氏志传合刻》)自述。此谱作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时谱主六十八岁,止于十七年(1812年)。谱主曾学于朱筠、纪昀、钱大昕等著名学者,而与翁方纲、邵晋涵、洪亮吉等人为友。

  • 古乐经传

    ① 五卷。清李光地(1642-1718)撰。光地字晋卿,号厚庵。福建安溪人。康熙进士,累官至直隶巡抚、文渊阁大学士。著录甚多,有《周易通论》、《尚书解义》、《孝经全注》、《离骚经注》、《二程遗书》、《

  • 中庸顺讲

    一卷。清丛秉肃(详见《大学顺讲》)撰。是书都依《章句》,循文敷衍,不参他说,也别无申发阐明,与所著《大学顺讲》相同。《中庸》三十三章,与《大学》相比,较为散碎。秉肃条分缕析,穿成一线,颇为用心。然是书

  • 鸿猷录

    十六卷。明高岱撰。高岱,湖广京山(今湖北京山县)人,嘉靖时西曹吏。他认为,一个人既身通仕籍,就应知时政。但当时历代实录秘不可得见,于是广泛搜集先代臣僚的记述、传志、书疏案牍等,并加以考订,撰写成《鸿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