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遗山诗集

遗山诗集

二十卷。金元好问(1190-1257)撰。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山人,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其先出于北魏拓跋氏。北魏亡后,其一支落藉河南,后迁山西。定兴五年(1221)进士及第,但未赴选。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鸿词科,授儒林郎,权国史院编修,后为尚书省掾左司都事。元好问著述等身。有《南冠录》、《壬辰杂编》、《中州集》、《遗山集》等。此集共二十卷。所收之诗系毛晋从元好问全集中摘出,刊于《元人十种诗》中。其诗继承了建安、李、杜、白居易以来的优秀传统,并形成自己的风格。《瓯北诗话》评其诗称古体“专拟单行,绝无偶句,构思精渺,十步九折,愈折而意愈深,味愈隽,虽苏、陆亦不可及也”,七律“则更沉挚悲凉,自成声调”,往往有唐律之遗响。王国维《人间词话》更称其诗已有“无我之境”。均说明了元好问诗艺术成就和价值。此集被收入《元人十种诗》,有明崇祯十一年(1638)毛氏汲古阁刊本,民国十五年(1926)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猜你喜欢

  • 求实学院学规续钞

    十种十卷。清黄舒昺(生卒年不详)编。黄舒昺字曙轩,湘潭(今属湖南省)人。曾主讲河南明道书院,兼主持洛学学院。康梁变法时,湖南巡抚陈宝箴延请新派人物于时务学堂仿外国学制讲述西学,引起旧派人物攻击。戊戌政

  • 大复论

    一卷。明何景明(1483-1521)撰。何景明,字仲默,号大复山人,信阳(今属河南)人。弘治进士,官至提学副使。与李梦阳等倡言复古,号称“前七子”。此书为仿《昌言中论》而作,共分严治、上作、法行、任将

  • 翻译六事箴言

    四卷。清代叶玉屏撰。此书主要摘取前贤修身处事的有关格言编辑而成,分“持身”、“持家”、“居官”、“居乡”、“处事”、“处人”六门,即所谓“六事”,格言警句言简意深。此书满语本为孟保据此汉语本译成。有咸

  • 叶氏眼科方

    校文一卷。清叶桂(详见《临证指南医案》)撰。此书论证二十余条,所辑方亦二十余首。又名《叶天士眼科方》、《眼科良方》。书中以五轮分属五脏图。其论证、用药基本与《临证指南医案》中叶氏治目疾之二十余案相应。

  • 沱村先生集

    六卷。明史褒善(约1547前后在世)撰。史褒善号沱村。直隶开州(今河南濮阳)人,生卒年未详。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提督操江、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集为万历孙彦实重刊。前有目录。卷一至卷三为奏议

  • 学庸切己录

    二卷。明谢文洊撰。文洊字约斋,号程山,南丰(今属江西)人。生卒年及仕履均不详。此书对张载之学颇有发明,力倡“主敬”、“躬行”之说。书中随文讲解,旁采诸儒之说,并以己见相参,行文类似语录体。书末附《西铭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十八卷。宋陈言(1131-1189)撰。陈言,字无择,南宋初青田(今属浙江省)人,精于方脉之学。此书成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原题《三因极一病源论粹》,后改此名,简称《三因方》。所谓三因,即内因,

  • 停骖录

    一卷续录三卷。明陆深(详见《南巡日录》条)撰。此书是陆深罢山西提学佥事南归时所作。前录成于明嘉靖九年(1530),续录成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杂录诗话、文评、朝章、国典、经义等,也间有考证。其朝

  • 太医局程文

    见《太医局诸科程文格》。

  • 关右经籍考

    存十一卷。清邢澍撰。邢澍(1752-1822),字雨民,号佺山,一作佺山,阶州(今甘肃武都)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官至江西南安知府。博学洽闻,家藏图书逾万卷,尤善史表、史志之学。此编初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