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通山县志

通山县志

①八卷,清任钟麟修,余廷志纂。任钟麟,字玉波,四川苍溪县人,举人,官通山知县。明以前无县志,嘉靖时,邑人朱廷立曾修,未及就梓,后数十年修辑无人。万历九年(1851)县令张书绅莅任,招诸文学子弟,取全楚总志及武昌、兴固二志,汇辑编纂,今无传本。康熙四年(1665)任钟麟在任五年,奉编辑全楚志书移文到县,虚心采揽,购求遗闻,延本县人前平乐知县郭梦道、前桃源知县朱承煜等人,集于古洞渊,潜心编纂。康熙四年刻印。分七纲,五十二目。纲一舆地,首载沿革,考其分野,疆域、山川、形胜则按本县图籍,风俗、节令则审土地时宜,备记之。纲二建设,自城池至道路,旧存新建皆详为分注。纲三人治,自县令以下,分例次序列表,其间名宦别为传。纲四政务,户口、田赋、军政、征收皆据本县图册采录,舆革、招抚,俱核实直说。纲五艺文,取有关世教者登,诗赋浩繁未能尽载。纲六人物,采登宦籍以纪一县之盛,忠孝、节义、名贤、隐逸,考其事迹表扬,其人尚存则不立传。纲七杂志,寺观、仙释、灾异皆为附记。此志虽属创修,但采择颇为简明扼要,足以备省志览。② 八卷,首一卷。清潘滋榎、罗登瀛、胡昌铭修。潘滋榎,字仲美,山东人,监生。罗登瀛,字仙可,湖南益阳人,亚元。胡昌铭,字又新,江西南丰人,进士。同治三年(1864)潘滋榎官通山知县,五年(1866)去任,罗登瀛继之,六年(1867)解职,胡昌铭继。通山县志,自康熙四年(1665)任钟麟修后,二百余年迄未议及。同治四年(1865)潘滋榎奉檄,邀约邑绅立局纂修,罗登瀛继续编辑,至六年草稿告成。胡昌铭继任,校勘付梓,同治七年(1868)心田局活字排印。此志依据嘉靖八年(1529)《湖北通志》,旁搜博采,补旧增新。地舆类,志首重图考,此志绘图极详,共八十八幅,山水古迹,逐一分注,比旧志增十分之六七。选举、人物等类,嘉庆八年(1803)以前,俱已分域,此志采诸家乘,访及故志,补录通志所未备。列女类,旧志及通志仅载十余人,遗漏颇多,此志采访得数百人,分别录姓氏,仍遵通志例,未尽备录事实。艺文类,凡关政治风俗国计民生,旧志已收,此志概录存,采访所得也酌情选登,人若尚在,则汇存待后人采择。风土、建设、政务、学校、祀典等类,皆从旧志,少有增减。此志目录编次,不尽合旧例,则遵朝廷颁发修志六条规定,而未改先后次序。

猜你喜欢

  • 广宴堂集

    二十四卷。明朱翊(约1596年前后在世,)撰。生卒不详。翊字匡鼎,自号隐真子。明荆王朱瞻堈六世孙。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袭封樊山王。其父载岭以文行称。翊承其家学,与弟翊买两个弟皆好为诗。兄弟尝共处

  • 崇祯新政纪略

    十卷。附吏部大小九卿科道访单一卷。明佚名撰。是书辑天启七年(1627)十月十五日至崇祯元年(1628)三月十一日邸报。关于弹劾客魏逆党之奏疏题本,逐日编载。自崇祯即位,朝政一新,有些魏党余孽为求免祸,

  • 春秋管窥

    十二卷。徐庭垣(生卒不详)撰。徐庭垣,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曾官新昌县丞。徐庭垣《自序》驳宋以来诸儒所谓孔子特笔之失曰:“世但知推尊圣人,而不知孔子当日固一鲁大夫也。于周天子则其大君,于鲁公则其本国之

  • 驻粤八旗志

    二十五卷。清长善撰。长善满洲镶黄旗人,历任山海关副都统,广州将军等职。是书卷首为敕谕,卷一为官兵额设附增损原委及户口,卷二至卷四为建置志有子目城图、街图、城防、城门炮台境界、卫署、兵防、印务处、公衙门

  • 夷齐考疑

    四卷。明胡其久(生卒不详)撰。胡其久,崇德(今浙江省桐乡县)人。明隆庆年间(1567)举人,官至陇南知县。当时世间所传伯夷、叔齐的事迹、世系、名姓、字号大都出自《韩诗外传》或《吕氏春秋》,并各有附会增

  • 说文部首表

    一卷。清王筠撰。参见《说文句读》。此书本蒋和之《说文字原表》修订而成,并易“字原”为“部首”。王氏以“同条牵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为原则,将部首编为谱牒世系的表格,附于《说文句读》之后。其

  • 霏雪录

    二卷。明镏绩(生卒年不详)撰。镏绩,字孟熙,先世为洛阳人,后徙于山阴(今山西省山阴县)。其父镏涣,精通《毛诗》,元朝时曾为三茅书院山长。镏绩承其家学,著有《嵩阳稿》、《诗律》以及《霏雪录》等。全书共二

  • 三经见圣编

    一百八十卷。明谭贞默撰。贞默字梁生,嘉兴(今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崇祯六年(1628)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此书前自序,称六经无非孔经,而《论语》为善;子思之书,今名《大学》、《中庸》,实为《中庸

  • 光绪余杭县志稿

    不分卷。褚成博纂。此志无序目,是一篇未完成之志。考其职官表,开始于嘉庆年间纂修,选举表终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此稿当在嘉庆、光绪之间。上接嘉庆志,各门有所增补,后半部重新撰写,选材精当,序列井然

  • 伤寒心镜别集

    见《伤寒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