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通历

通历

又名《通纪》 十五卷(缺前三卷),唐马总撰,孙光宪续。马总(?-823),字会元,扶风(今属陕西省)人。唐德宗贞元十三年(797)以后,为义成节度使姚南仲从事。十六年,监军薛盈珍谮之,贬为泉州别驾,后量移恩王傅。自宪宗元和元年(806)迁虔州刺史,历岭南都护、桂管经略观察使、淮西节度使、忠武节度使、镇国军使、天平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入朝为户部尚书。据《直斋书录解题·编年类》、《玉海·艺文·编年》引《书目》,知该书为马总贬泉州别驾期间所撰。孙光宪(?-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四川仨寿东北)人。唐末为陵州判官,五代后唐时避地江陵,为荆南高氏政权效力,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检校秘书少监。马总所撰《通历》十卷,据记载起“太古十七氏、中古五帝三王”,删取秦汉至隋末各纪传史,“粗述其君贤否,取虞世南《略论》分系于末,以见义焉。”(《郡斋读书志》卷五)今“此书自第四卷西晋至隋止,多本唐太宗敕修《晋书》、《南、北史》、《十六国春秋》。”(叶德辉排印本题记)其记每一君王,只着意于“贤否”,叙事简括,类似其人传记。同时,注意每一朝代君王事迹的完整性。对于南北朝,则先南后北,其余则大体以各割据政权存在先后为序。在朝代与朝代之间,往往用“注曰”一类形式承上启下,贯串衔接。书中所引“公子曰”、“先生曰”,即虞世南《帝王略论》,共34则。北宋灭荆南前后,孙光宪“辑唐洎五代事,以续马总《(通)历》,参以黄巢、李茂员、刘守光、阿保机、吴、(南)唐、闽、广、湖、越、两蜀事迹。”(《郡斋读书志》卷五)其书名《续通历》,亦十卷。至元代,《续通历》“起唐高祖,止闽王审知。今附于《通历》后者唯五卷”。(《玉海》卷四七)元代以后,《通历》已佚前三卷。清嘉庆年间,阮元搜访得马总所撰七卷,孙光宪所撰五卷,名《通纪》,入“宛委别藏”丛书,又写成“提要”一则。道光年间,徐松等又转录抄本,校其讹字,仍是二者合为一书的十五卷本,亦缺前三卷。1915年,叶德辉排印该书,仅印200部,题记开头即说明这是“旧抄本《通历》十五卷,缺前三卷”。今天所见《通历》,实为十二卷,起西晋,止五代十国闽王审知,前七卷中保存了虞世南《帝王略论》之“论”34则。

猜你喜欢

  • 心镜编

    十卷。清谭文光(生卒年仕履不详)撰。《心镜编》是谭文光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收辑前言往行可为法戒者,故以心镜为书名。全书共分一、敦伦,二、修身,三、勤学,四、积德,五、治家,六、居官,七、涉世,八、爱物

  • 深衣考误

    一卷。清江永撰。作者生平详见“仪礼释宫增注”一条。是书因深衣之制众说纷纭,乃据《玉藻》之文,以考证诸家之误。如谓深衣三祛、缝齐信要、衽当旁云如裳前后当中者,为襟、为据,皆不名衽。惟当旁而斜杀者乃名衽。

  • 俗书正误

    一卷。见《字鹄》。

  • 三国志补注

    六卷。附《诸史然疑》一卷。清杭世骏撰。杭世骏,仁和(今浙江钱塘县)人。字大宗,号董浦,雍正年间举人,乾隆初年间召试鸿博,授为编修,校勘武英殿十三经、二十四史,纂修《三礼义疏》。后又自号秦亭老民。他博闻

  • 姓觿

    十卷。明陈士元(详见《名疑》)撰。本书为《归云别集》之一种。捃摭姓氏诸书,依韵分别编辑。凡平声一千七百一十四姓,上声六百八十九姓,去声六百零一姓,入声六百二十一姓,外蕃九十九姓,不入韵中。共三千七百二

  • 三楚新录

    三卷。宋周羽撰。周羽,宋初人,籍贯不详,曾任贵州修仁令、儒林郎试秘书省校书郎。三楚即长沙马殷、武陵周行逢、江陵高季兴,三人皆据楚地称王,《三楚新录》论次其兴废本末,以一国为一卷。书中与正史记载多有不合

  • 二希堂文集

    十二卷。清蔡世远(1681-1732)撰。蔡世远字闻之,号梁村。漳浦(今福建)人。康熙、雍正时学者、古文家。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文勤。著有《二希堂文集》。此集共十二卷,卷一至

  • 小仓山房文集

    二十四卷。《续》十卷。清袁枚(1716-1797)撰。袁枚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诗论家。乾隆年间进士,历知溧水、江浦、沐阳、江宁等县,后辞官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于南京

  • 四书解疑

    二十卷。清黄梅峰撰。黄梅峰字一泉,浙江余姚(今浙江余姚)人。是书原名为“摘疑”,邵晋涵改为“解疑”。书首有邵晋涵、徐坤二序,又有梅峰自序及例言,后有自跋,书为诏初学起见,用问答体。例言谓“观此书者,每

  • 毛诗注疏校勘记校字补

    一卷。清茆泮林(?——1845在世)撰。泮林字雩水,室名梅瑞轩,江苏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人。潜心经史,专力著述,著作有《周礼注疏校勘记校字补》、《三礼纪义附录》、《吕氏春秋补校》等多种。此书为清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