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通书问

通书问

一卷。元何中(见《通鉴纲目测海》)撰。朱熹曾谓周敦颐《通书》乃发明《太极图说》之义,故注《通书》者皆比附于太极阴阳五行。何中认为,二书各自为义,不必字字牵合。故作此书以辨之。前有自序,谓“自天地以来,止有一理,理之同者,虽百世之上百世之下,九州之内四荒之外,无不同也,而况一人之心,一人之言?岂有不相通者乎?朱子释《通书》,显微阐幽,有功于学者至矣,然必欲以《通书》发明《图说》,则恐非周子著书之本意”。其持论颇精核,所疑各条,亦皆中理。卷末附记称:“窃窥朱子之意,同时学者固有疑图说非周子之书,而朱子主张甚力,遂次《图说》为主,而以《通书》为发明《图说》而作。”《四库全书总目》认为何中之言“深得当时有激而言之故,然二书分而解之,固各有文理,合而解之,于本意亦无所害,既非宏旨所关,又何必字句之间徒滋聚讼耶?”《四库全书总目》有该书存目。

猜你喜欢

  • 春秋大全

    三十卷。明胡广(详见《周易大全》)等奉敕撰。元仁宗延璠年间新定科举制度,于《春秋》采用胡安国《春秋传》,因而汪克宽作《春秋纂疏》,全以《胡传》为主,而此书则几乎全抄袭汪氏《纂疏》。朱彝尊《经义考》引吴

  • 诗传名物集览

    十二卷。清陈大章撰。陈大章,“章”一作“璋”,字仲夔,号雨山,黄冈(今湖北黄冈)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以母老乞归,遂杜门读书。工诗文,精名物训诂。《诗传名物集览》凡三易其

  • 续修汶上县志

    六卷。清闻元炅纂修。闻元炅字紫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举人出身,康熙五十六年(1717)任汶上知县。闻元炅掌汶上县,以邑志自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粟可仕创修后,又已百余年未修,虽山川、城郭依旧,

  • 读论孟笔记

    三卷。清方宗诚(1818-1888)撰。方宗诚字存之,安徽桐城(今安徽桐城)人。著有《春秋集义》十二卷,《同子通书讲义》一卷。是书卷首有宗诚自序,大旨就《集注》而推阐其义,不及名物训诂,对佛学老庄列之

  • 孔子年谱纲目

    一卷。明夏洪基(生卒不详)撰。夏洪基,字元开,明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人。生平仕履不详。所著《孔子年谱纲目》成于明崇祯年间(1621-1644),其亦当为崇祯前后人。《孔子年谱纲目》对孔子事迹分年编排

  • 诗经补笺

    二十卷。近人王闿运撰。王闿运有《尚书今古文注》已著录。王闿运在学术研究上主张经世致用,治经以今文为主,然亦不废古文。笺证颇多发明创新之论。如其释《王风·丘中有麻》篇为思郑桓武之贤,诚为有据。然其中也有

  • 虞氏易礼

    二卷。清张惠言撰。郑玄曾据礼释《易》,为专家之学,虞氏诋之,谓其不得易之门径。张惠言谓:“揆诸郑氏源流本末,盖有合焉,未免曲为附会。然其原文本质发挥经义,足以补康成之缺,正不必援虞入郑,混淆家法也”。

  • 乐府广序

    三十卷。清朱嘉徵编。嘉徵字岷左,别号止溪圃人,海宁(今浙江杭州)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入清后官徽州推官。有《止溪诗文集》、《乐府广序》。本书为乐府诗总集,共三十卷。集中远取汉魏乐府及诗分为

  • 满文老档

    一百八十卷。清额尔德尼等奉敕撰。沈阳故宫崇谟阁,旧藏满文老档一百八十册,系借用蒙文字母拼写满语,使用时不加圈点,称“无圈点满文”或“老满文”,用以书写文件、记录史事、整理档案(或称档册、档子)。该书所

  • 孔门易绪

    十六卷。清张德纯撰。张德纯字能一,号松南,长洲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官任常山县知县。该书专以十翼解经。其说认为,经本无阴、阳、刚、柔之名,以及天、地、风、雷、水、火、山、泽之象,这些名象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