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近思录

近思录

十四卷。宋朱熹、吕祖谦合撰。祖谦(1137-1181)字伯恭,婺州(今浙江金华)人。隆兴进士,又举博学宏词,官至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著有《历代制度评说》、《少仪外传》、《吕氏家塾读诗记》、《古文关键》。本拟上承春秋,下至五代,集百朝大事为一书,因病未果,只成此编。是书成于淳熙二年(1175),熹年四十六岁。书前有朱子题词曰,淳熙二年之夏,东莱吕伯恭来自东阳,过余寒泉精舍,留止旬日。相与读周子、程子、张子之书,叹其广大宏博,漫无边际,而恐初学者不知所入。因掇取其关于大体,而切于日用,故成此编。是书与吕祖谦同定,十四卷。分十四门,共六百二十二条。集宋代学者周敦颐、程颢、程颐和张载主要言论而成,取《论语》、《子张》记子夏“切问而近思”之义为书名,为阐述儒家性理的概论之作。实为后来性理诸书之祖。大旨主于格物穷理。格物是为了认识“天理”,防止人们的“因物而迁”。他说,“一人之心即天地之心,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遗书》卷二)。穷理不在于认识物理而在于认识天理和天命:“只穷理,便是至于命”(《遗书》第十),“明善在乎格物穷理”(《遗书》第十五)。如果已穷物理,而不归结到社会、伦理道德修养,那就象“泛然如游骑无所归”(《遗书》第七),格物的主要任务是“致知”,但知止于至善,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之类,不须外面只务观物理”(同上)。他注重内心的封建道德修养,反对闻见之知,轻视感性知识。而是通过格物去宣扬封建道德修养。他教人通过格物,去体认天理。他说:“学者不必远求,近取诸身,只明天理,敬而已矣……天人一也,更不分别”(《遗书》卷二)。又吕祖谦题词,论首列阴阳性命之故曰,后出晚进,于义理之本原虽未客聚语,苟茫然不识其梗概,则亦何所底。列之篇首,特使知其名义,有所向往而已。至于余卷所载讲学之方,日用躬行之实,自有科级。循是而进,自卑升高,自近及远,不失纂集之旨。有朝鲜铜活字版。

猜你喜欢

  • 龟川诗集

    四卷。明董绪(约2570年前后在世)撰。董绪,字禹亏,江西乐安人。生卒不详。其少从邹守益、聂豹游,讲良知之学。人称其诗“不求工于声律,而以理趣为主。盖濂洛风雅之流派。”此集由其子刑部尚书董裕初刻于东莞

  • 四声易知录

    四卷,附《傍旁举略》一卷。清姚文田撰。姚氏生平著述,见“说文校议”。卷首自序略云:今之科举官韵取唐韵而强并之,其原出于刘渊,而任臆删汰,不知其所由始,大率取便场屋,初无义例,故有一字数音而止载一二音者

  • 柴氏四隐集

    三卷。宋柴望及其从弟随亨、元亨、元彪撰。柴望(1212-1280)字仲山,号秋堂,又号归田。宋理宗嘉熙年间官太学上舍。淳祐六年(1246)元旦,皇帝下诏求直言,柴望因《丙丁龟鉴》奏百忤权臣贾似道,下狱

  • 全相平话前汉书续集

    见《前汉书平话》。

  • 软羊脂

    清孔传志(1678-?)撰。孔传志字振文,号西铭,别号蝶庵,山东曲阜人。清代戏曲作家。世袭五经博士。工诗文词曲。著有文集《补闲集》二卷,词集《请涛词》二卷,所作传奇《软羊脂》二卷,书前题有“阙里补闲斋

  • 荆川稗编

    一百二十卷。明唐顺之(1507-1560)撰。唐顺之字应德,一字义修。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曾以职方郎中视师浙江。亲自督领兵船在崇明抵御倭寇,因功擢右佥都御史。代凤阳巡抚

  • 贵耳集

    一卷,二集;一卷,三集;一卷。共三卷。南宋张端义(1179-?)撰。张端义字正夫,自号筌翁,郑州(今属河南)人,居于苏州(今属江苏)。曾师事项安世,与杨简、陈埙、魏了翁关系密切,多受其影响。端平(12

  • 和鸣集

    一卷。《湘灵集》一卷。清冯娴撰。冯娴,生平不详,字又令,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同安县令冯仲虞之女,诸生钱廷枚之妻。清代画家、诗人。自幼聪敏过人,“读书过目成诵,下笔如夙构,”尤工绘画。《和鸣集》前有沈

  • 四书通旨

    六卷。元朱公迁撰。朱公迁生平详《诗传疏义》条。该书取四书之文,条分缕析,以类相从,共分九十八门,每门中又以语意相近者连缀列之,而一一辨别异同。昔二程曾以此法教学生,而公迁推广其意以成此书。其间门目既多

  • 郑鄤事迹

    五卷。清汤狷石编。狷石,江苏武进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此书汇集《天山自叙年谱》、《扶轮信史》、《渔樵话郑鄤本末》等书,述明末郑鄤事迹。末为狷石撰《郑鄤阳冤狱辨》五首。此书有1913年国粹学报社排印《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