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辨惑编

辨惑编

四卷,《附录》一卷。元谢应芳(1295-1392)撰。谢应芳字子兰,号龟巢,武进(今属江苏)人。自幼笃志好学,潜心性理,以道义名节自励。以讲学为业,后举为清献书院山长,固辞不就。元至正(1341-1368)初,隐居于白鹤溪,构室曰“龟巢”,因以为号。学者谥为文青先生。著有《思贤录》等。此书作于至正中,因吴(今江浙一带)俗信鬼神,多拘忌的风俗习惯,乃取古人事迹及先儒问答之词,用以开导愚迷。其目分为十五:一曰《死生》、二曰《疫疠》、三曰《鬼神》、四曰《祭祀》、五曰《淫祀》、六曰《妖怪》、七曰《巫觋》、八曰《卜筮》、九曰《治丧》、十曰《择葬》、十一曰《相法》、十二曰《禄命》、十三曰《方位》、十四曰《时日》、十五曰《异端》。末一卷附录《答陈先生祷疾书》、《与盛教授请除土地夫人书》、《第二书》、《与王氏诸友论斋醮书》、《论吴人不当祀范蠡书》、《疠鬼辨》、《呈长洲县请除淫祀文》、《辨讹》等八篇文章。皆力辟俗见,断然据理以争,与正文互相配合。作者于书中无情地批评佛道方术,抨击世俗迷信。他认为,老庄仙佛之流,自秦汉以来惑世尤甚,邪说害正,人人得而攻之。梁武帝信惑佛教的结果,却饿死于台城。宋徽宗崇信道教,妄意求福,结果倾危宗社,流落于金营。昔宋儒储泳作《祛疑说》,原本久佚。惟左圭《百川学海》中载其节本。谢应芳所撰此书,虽然持论近干浅近,但能因风俗而对症下药,用以开导愚迷,有益于劝戒,与储泳书相等,而持论较储泳尤正大有据。书成以后,受到学者好评。曹安澜曾言:昆陵谢子兰,取圣贤回答之词,辟异端者为书,名曰《辨惑编》,经书子史,先儒扶正抑邪之言备载,真可以正人心。书中材料颇为丰富,通俗浅近,所论多有可取,对研究谢应芳的哲学思想有重要参考价值。有明刻本、《四库全书》本、《守山阁丛书》本。

猜你喜欢

  • 说嵩

    三十二卷,清景日畛著。景日畛(约1662-1733),字东旸,号嵩崖,河南登封县人。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官高要县令、礼部侍郎、户部右侍郎、礼部尚书。书成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全书三十二卷

  • 碧香阁遗稿

    一卷,附《哀挽诗》。清单茞楼(1786-1810)撰。茞楼字纫香,东莱(今属山东掖县)人,王玮庆之妻。茞楼为高密望族,祖上皆在朝为官。茞楼随父任内,幼习唐宋诗词,能辨四声,且识其趣,父母钟爱。年二十与

  • 疏稿

    一卷。清胡文学撰。胡文学,字卜言,一字道南,鄞县(今属浙江省)人。顺治进士,由真定府推官提拔为监察御史,巡视两淮盐政,建安定书院,官至太仆寺少卿,有《适可轩文集》。《疏稿》共十六篇,为作者任御史时的题

  • 沈阳日记

    不分卷。朝鲜世子等纪录。朝鲜李朝第十六代皇帝仁祖之子、昭显世子李于崇德二年(1637)至顺治元年(1644)八年间在清为人质。该书为世子及其随员在沈阳时期的日记,详细记载了他们的行动及见闻,是研究当时

  • 粤西金石略

    十五卷。清谢启昆撰。谢启昆(1737-1802),字蕴山,号苏潭,南康(今属江西省)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官至广西巡抚。启昆受学于翁方纲。翁氏视学广东时,曾搜访全省金石文字,编撰《粤东金石

  • 春秋毛氏传

    三十六卷。清毛奇龄(详见《仲氏易》)撰。先儒之说《春秋》,主要在阐发义例,宋张大亨《春秋五礼例宗》始以五礼总贯《春秋》之事,元吴澄《春秋纂言总例》因之,然皆为草创,粗具梗概而已。此书即采二书之体例,分

  • 学庸图说

    一卷。清侯连城撰。连城字宗璞,江苏梁溪(今江苏无锡)人。是书首有连城自序及例言。四书中《论语》、《孟子》随时记录,不相联贯。唯《大学》、《中庸》逐节相生,脉络交贯,由一章化为全部,而全部又归于一章,其

  • 昨非斋日录

    一名《昨非庵日纂》、二十卷。明郑瑄(生卒年不详)撰。郑瑄,字汉奉,闽县(今福建省闽侯县)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官至应天巡抚。此书专记古人格言懿行,汇为二十卷,又二十类,每类各有小引,但其议论

  • 辑佚书七种

    七卷。此书不著编者姓名,为旧钞本辑佚书。旧题为《庄进士所集书七种》,故有人认为它是庄存与所作。汉何休好《公羊》之学、著《左氏膏肓》、《穀梁废疾》、《公羊墨守》,郑玄分别予以辨驳,因而作《针箴膏肓》、《

  • 肯綮录

    一卷。北宋赵叔向(?一1127)撰。赵叔向号西隐野人,一作西隐老人,籍贯及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为魏王赵廷美玄孙。金人攻破北宋首都汴京,潜出至京西。金人退,引众屯青城,入至都堂,叱王时雍等速归政,置救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