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余堂集
十四卷。明吴中行(约1585年前后在世)撰。吴中行,字子道,号复庵,江苏武进人。生卒不详。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官编修时,与赵用贤等论张居正,廷杖削籍。后屡起屡废,卒不大显,终于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著有《赐余堂集》。此集为其子大理寺少卿亮所编。共十四卷。中行以鲠直称,词章不甚著于世。集中《植纲常》、《正朝廷》二疏,气节凛然,又不以词章论。有四库全书本。
十四卷。明吴中行(约1585年前后在世)撰。吴中行,字子道,号复庵,江苏武进人。生卒不详。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官编修时,与赵用贤等论张居正,廷杖削籍。后屡起屡废,卒不大显,终于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著有《赐余堂集》。此集为其子大理寺少卿亮所编。共十四卷。中行以鲠直称,词章不甚著于世。集中《植纲常》、《正朝廷》二疏,气节凛然,又不以词章论。有四库全书本。
十六卷,首一卷。清姚延福修,邓嘉缉、蒋师辙纂。姚延福字介生,江苏上元(今江苏南京)人,监生出身,光绪七年(1881)任临朐县知县。下车伊始,即留意一方故事,研求其利弊而予以变革。邑志创修于明嘉靖三十一
① 三十卷。程端学(1280-1336)撰。程端学字时叔,号积斋,庆元(今属浙江)人,元代著名经学家。元英宗至治进士,官国子助教。动有师法,刚严方正,学者惮之,迁太常博士,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以通《春秋
无卷数。明刘绩(见《三礼图说》)撰。该书前有自序,说蔡元定之《律吕新书》错误很多,因为他以古义考求已失传的乐器,以古器推求未言于乐义,所以作此书。然而是书执论偏激,多有疏漏。如书中讲七音在汉以前只谓之
一卷。清顾文彬(生卒年不详)编著。文彬字紫珊,江苏元和人。该书记宋末元初周公谨事实。公谨名密,号草窗,又号弁阳老人,泗水潜夫。现存光绪二年(1876年)《过云楼书画》本。
三十卷。明胡广(详见《周易大全》)等奉敕撰。元仁宗延璠年间新定科举制度,于《春秋》采用胡安国《春秋传》,因而汪克宽作《春秋纂疏》,全以《胡传》为主,而此书则几乎全抄袭汪氏《纂疏》。朱彝尊《经义考》引吴
①十二卷。清刘沛先原修,郑廷瑾增修,苏日增增纂。刘沛先,嘉陵人,康熙四年任东阿县知县。郑廷瑾,福建清溪人,举人出身,康熙五十二年(1713)任东阿县知县。苏日增,邑人,贡生出身,考东阿县志,创修于明弘
十卷。见《刘子》。
一卷。隋僧智永书,宋薛嗣昌刻。薛嗣昌,生平里贯不详。隋僧智永为王羲之七代孙,家传书学,精于书艺,相传曾手写《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东诸寺。据薛氏之题跋,该帖便是据其中之一传本——“长安崔氏藏本”
八卷。清高之騱(约1681年前后在世)撰。高之騱,字仲治,山东淄川人,生卒年均不详。为侍郎高珩之子。擅长于诗,诗学唐末香奁体和北宋西昆体,词藻华艳,姿致有余。敖陶孙认为秦观词“如时女步春,终伤婉弱。”
一卷。清南园啸客辑。南园啸客真实姓名及生卒年月事迹不详。《平吴事略》所述事起于顺治元年(1644)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景山),太子、永王、定王就缚。又述李自成出走北京,清兵南下,苏州乡兵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