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贻古堂帖

贻古堂帖

四卷。清万宝汇其伯父万德新、其父万永锡之书。万宝字一楼。官榆林兵备道,时道光二十九年(1849),刻石置于西安碑林,欲使其广为流传。万德新字考严,书一卷;万永锡字尔亭,书三卷。二人同学张得天之体。张得天学米芾书而成一家,万氏兄弟所临张得天米书,并无笔力。学张氏佳处不得,其病处则无不具备。此帖三四卷为万永锡所抄唐诗,小字工整,是帖中之优者。有西安碑林本。

猜你喜欢

  • 风姬易遡

    五卷。明王宣撰。宣字纪卿,又字虚舟。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作王化卿。江西金溪人。该书只论上下经卦爻辞,其《自序》云:“风,伏羲姓;遡风者,溯卦。姬,文、周姓;遡姬者,溯彖爻。独不遡孔者,余观象家,非举业

  • 群经平议

    三十五卷。清俞樾撰。俞樾生平见“广雅释诂疏证拾遗”。在清末训诂之学衰微时期,能坚守壁垒,保持朴学作风,继续乾嘉大师余绪,作出贡献的学者,公推俞氏及孙诒让二公。俞氏著述宏富,总汇为《春在堂全书》,凡四百

  • 捃古录

    二十卷。清吴式芬撰。吴式芬(1796-1856),字子苾,号诵孙。山东海丰(今无棣县)人。道光十四年(1834)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详见《捃古录金文》。他就孙星衍《寰宇访碑录》,补其未备,删

  • 春秋正谊论

    四卷。清方宗诚(详见《读易笔记》)撰。该书本于“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之义,阐发《春秋》一书中的义理。多逞臆高谈,议论多而考证少。认为《春秋》三传中有可法可戒而未尽者,有似是而非者,不为之阐

  • 梅村集

    四十卷。清吴伟业(1609-1671)撰。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师事张溥,为复社成员。崇祯进士。官左庶子。南明弘光朝任少詹事。入清后官国子祭酒。其诗多寓身世之感。早期作品风华绮丽,明亡后

  • 周易说翼

    一作《泾野先生周易说翼》。三卷。一作五卷。明吕楠(1479-1542)撰。楠字仲木,号泾野,陕西高陵人。正德三年(1508)壮元及第,授翰林修撰。官至南京礼部右侍郎。终身以教授为主,与湛若水、邹守益等

  • 经史辨论

    四卷。清张均(生卒年不详)撰。张均字坦斋,浙江江山(今江山县)人,官射州学博。生平不详。本书前有自序。全书大体上议论多而考证少,而所议论的东西也是泛衍多而精实少。论《二戴记》,根据《汉书·儒林传赞》、

  • 仪礼集编

    四十卷。清盛世佐(生卒年不详)撰。世佐字庸三,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乾隆举人。曾任龙里知县。除著有《仪礼集编》外,又订正杨复《仪礼图》。是书成于乾隆十二年(1747),汇集古今说《仪礼》者一百九十七家

  • 大戴礼记

    十三卷。汉戴德(生卒年不详)编。德字延君,西汉梁治(今河南商丘)人。曾任信郡王(刘嚣)太傅。与其兄戴圣同学《礼》于后苍。宣帝时曾立为博士,称“大戴”,也叫“太傅《礼》”,为当时今文礼学“大戴学”之开创

  • 大拙堂集

    九卷。明杨载鸣(约1551前后在世)撰。杨载鸣,字虚卿,江西泰和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通政使。著有《大拙学集》。是集凡九卷。前六卷为杂文,次二卷为诗,末卷则为杂著。杨载鸣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