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谐声谱

谐声谱

① 五十卷。清张惠言(1761-1802)撰。惠言字皋文,武进(今属江苏)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其学深于《易》、《礼》,著作有《周易虞氏义》、《虞氏消息》、《仪礼图》等。此书由其子张成孙补编而成。阮元序云:“嘉庆间,余曾闻武进张惠言有韵学书,未见而编修卒。道光中,编修之子成孙,聪明辛勤,能传父学,踵成编修之书,曰《谐声谱》,奉以示余。其书分中、僮、薨、林、岩、筐、萦、蓁、诜、于、萋、肄、揖、支、皮、丝、鸠、毛、蒌、岨二十部。此乃于《毛诗》中,拈其最先出之字为建首,加以《易》韵,又以《说文》之声分出之,犁然不紊,有各家所未及者。”按:张惠言所撰题为《说文谐声谱》,分二十卷。其子成孙所补题为《谐声谱》,凡五十卷:卷一韵部目,卷二论表,卷三至卷二十二谱二十部,卷二十三至卷四十二丝联绳引表二十部,卷四十三至四十四为毛诗谱,卷四十五为周易翼韵、屈平赋韵,卷四十六至四十九为略,卷五十为序例。共得声母1263,谱以得声,表明分部,韵纪流源,略提其要,至为精密谨严。当时阮元见到此书就拟刊刻,但未刻成。其父子两代稿本藏于阳湖赵氏天放楼,后归武林叶氏揆初。叶氏后来又得东方文化会藏本,载有阮元序文,且有所增益。因名惠言本为初稿,成孙本为稿本,东方文化会本为钞本。叶氏请吴县戴绥之以稿本为主,参照另两本加以校订,是为武林叶氏刻本。② 二卷。清丁显撰。丁氏谓谐声之法,迄今三千余年,鲜有能发其蕴者。夫所谓声者,唇舌喉齿腭之声也;谐者,谓以唇舌喉齿腭之声各分其类。仅即一声,悉心调摄日久,他母之声,自能调口而出也。于是因《音鉴》二十二字,以音纲为次第,且于腭、舌、唇、齿、喉、半舌、半齿,各归一例,并分开、转、合三声,每母均统阴阳清浊两行,横行均同韵之字,竖行均同声之字,双声叠韵一贯图,横竖均可接读。又按母分为古音同声、一字数音同声、北人入声读同声,并附以方言方音同声、天地人物义类训诂之同声、经史子百家之异字同声,缀于每类之末。是为《谐声谱》。其目次曰腭声见母粗音字汇、腭声见母细音字汇、腭声见母分类纪略,曰腭声溪母粗音字汇、腭声溪母细音字汇、腭声溪母分类纪略等凡六十四目。每类之字搜辑皆颇详备,可资参考。有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刊本,为《丁西圃丛书》之《韵学蠡言举要》之一种。

猜你喜欢

  • 忠宣文集

    二十卷。《奏议》二卷。《遗文》一卷。《附录》一卷。《补编》一卷。宋范纯仁(1027-1101)撰。范纯仁,字尧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范仲淹之子。天资警悟,八岁能讲所授书。皇祐元年(1049)进

  • 孝史类编

    十卷。清黄齐贤(生卒年不详)撰。黄齐贤字敬思,嘉兴(今浙江省)人。《孝史类编》是黄齐贤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前部分列孝经,次述历代帝王孝行,再次述历代孝子,各以事迹相似者归为一类记述,共二十二门,以孝为

  • 郓城县志

    ①八卷。明宋嘉穗修,孙鲸纂。宋嘉穗,字大年,福建邵武人,举人,崇祯四年(1631)任郓城县知县。期满调往德平县。郓城县旧有志。然自明隆庆元年王敬纂修后,至崇祯初未再重修。宋嘉穗任县令后,以白莲教起义后

  • 李氏类纂

    五十卷。清李绳远(见《姓氏谱》)撰。此书为抄录诸家类书而成。不似著述,约为抄录自用。

  • 赵城县志

    ①八卷。明贺国定纂修。贺国定,河南新乡县人,出身举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任赵城县知县。恪守官箴,政平讼理,爱民课士,敝革风清。为政三年,甚得人心。按赵城县志,旧志无可考。嘉靖四十一年,贺定国掌赵

  • 群书纂类

    十二卷。明袁均哲(生卒年不详)撰。袁均哲字庶明,建昌(今属四川省)人。正统中官郴州知州。此书为临江张九韶《群书备数》补其缺遗,加以注释。共十三门,一百二十三事,一千四百三十四条。

  • 翰墨志

    见《思陵翰墨志》。

  • 学海堂经解缩本编目

    十六卷。清凌忠照、张绍铭编。二位编者生卒年、号和生平事迹皆不详。此书与敬修堂编目、蔡启盛检目又有不同。其以十三经为序,每经为一卷,唯《春秋》一卷,加列三传。《大戴礼记》一卷,列《礼记》之前。至于单词只

  • 灵石山房诗草

    二卷。清贵成(约1854前后在世)撰。贵成字镜泉。蒙古正蓝旗人,生卒年未详。杭州驻防。道光二十年(1840)举人。官兵部郎中。尽力于公家职事,能搜抉利弊,有所不可,议论侃侃,百折不回。与黄云鹄同官至契

  • 石匮藏书

    二百二十卷,后集六十卷,别传 一卷。张岱撰。张岱(1597-约1676)字宗子,后改字石公,号陶庵,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出生世家,从其高祖父起便注意收集明代史料,经过几世积累,家中所聚之史料甚多,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