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说文玉篇日记

读说文玉篇日记

一卷。清费廷璜(生卒年不详)撰。廷璜字玉如,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肄业于学古堂,是篇为学古堂之日课。是篇以《玉篇》比较《说文》,故名如此。《说文》问世于东汉以后,中历魏晋隋唐,为妄人俗手所改窜甚多,颇有恢复其原貌之必要。费氏认为,中土字书,《说文》之外,顾野王《玉篇》最古,其所引《说文》,多与今本不同,盖顾氏所见,当为许氏原本,便据《玉篇》以校《说文》,撰为是篇。如:“今本《说文·玉部》‘瑁’,重文‘’云‘古文从目’,《玉篇》引作‘玥’,知《说文》原本当作‘玥’,作‘目’者,妄人所改也。”“《说文·口部》‘唪,大笑也’,《玉篇》引‘唪,大声也’,按‘唪’为大笑之义,经传俱未见用者,若为大笑,则‘唪’篆当与‘咥’、‘哑’、‘噱’、‘唏’相次,今在‘嘒’、‘嘫’二篆之下,‘嘒’云‘小声也’,‘嘫’云‘语声也’,则‘唪’亦为‘大声’无疑,当以《玉篇》为是。又‘唪’下‘嗔’字云”盛气也’,此涉《玉藻》‘盛气颠实’而误,‘盛气’亦当为‘盛声’,与上三篆相次,《玉篇》正作‘嗔,盛声也’,可证。”《续修四库提要》云:“廷璜此书,于《玉篇》、《说文》相异字,一一标出而疏释之。其有妄人所改《说文》之字,可依《玉篇》而订正之;亦有《玉篇》误解者,又可因《说文》而商榷之。其有裨于许书之研究,则甚钜也。”(孙海波)是书有光绪间雷氏《学古堂日记》本。

猜你喜欢

  • 水边林下

    五十九种,五十九卷。不著编辑者姓名,但前有湖南漫士小引,可能即为湖南漫士所编辑,而湖南漫士之真姓名及生平事迹又不可考知。《水边林下》收先秦至明零星小品,以唐、明两代为最多,唐人著述十三种,明人著述三十

  • 医故

    二卷。清郑文焯(1856-1918)撰。郑文焯字俊臣,又字叔问,号小坡,高密(今属山东)人。光绪年间举人。官至内阁中书。郑氏不求仕进,曾久客吴中。博学多才,兼通金石、书画,为近代词人。晚年研究医学,以

  • 今白华堂诗集

    十三卷。首二卷。清童槐(生卒年不详)撰。童槐字晋三,一字树眉,号萼君。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庆进士,官至通政使副使。熟谙当代典章,四明文献。工书。著有《今白华堂集》、《今白华堂诗录》、《补雅》、《过

  • 见素诗集

    十四卷。明林俊(1452-1527)撰。林俊,字待用,号见素。福建莆田人。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授刑都主事,迁员外。以事下狱,谪姚州判官,迁南刑部员外,后擢云南按察副使、进按察使,改湖广,引疾归

  • 考定文字议

    一卷。清俞樾撰。俞氏生平著述,见《儿笘录》。卷首有叙言,俞氏引孔子“正名说”论考定文字至关重要,考定文字应专以许氏《说文》为准。是编考定文字大纲有二:一曰正字义,如“逆”为送逆字,而顺逆字必当作“屰”

  • 昌邑县志

    ①八卷。清党丕禄修,李肇林纂。党丕禄字秀钟,陕西郃阳人,举人出身,顺治十四年(1657)任昌邑知县。李肇林,邑人,贡生出身,仕夏津县训导。昌邑为汉时北海郡都昌县地,宋建隆中始易名昌邑,元、明、清皆因袭

  • 资治通鉴后编

    一百八十四卷。清徐乾学(1631-1694)撰。乾学字原一,号健庵,昆山(今属江苏)人。康熙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侍讲学士,礼部侍郎、左都御史、累官至内阁学士、刑部尚书。受舅父顾炎武影响,为学具有端绪

  • 礼含文嘉

    不分卷。清黄奭辑。题名为《礼含文嘉》的书历史上有两种:其一是《文献通考》所论及的一部术数书,著者不明。另一部则属《礼纬书》,其文已多遗逸,黄奭则从群书中辑录成编,内容是谈国君文治之事,可分五项:第一、

  • 阮子正论

    见《阮子政论》。

  • 通介堂徐氏传略

    一卷。撰者不详。该书分国史列传、先世事略两部分。列传四篇,即徐湛恩、徐绩、徐锟、徐泽醇。事略五篇。据载,徐氏为明朝开国大将徐达之后,明末家于辽阳,后从清军入关,遂为正篮旗汉军人。泽醇次子徐桐官至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