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大学记

读大学记

一卷。清范泰衡撰。是书本遵汉儒,义从宋贤,参以已见,分节陈说,推陈出新。如说“格致”,木长为格,则本末贯,贯观其达;木各为格,则本末分,分观其到。又如说“致”,《春秋》曰“致女”,致是“往”的意思;《系辞传》曰“致天下之民”,致是“来”的意思;《礼记》曰“有放而不致”,致是“极”的意思。致兼有三义。又说“诚意”,不只有善恶之分,乃好善恶不善虚实真伪之分。再如说德为本财为末,德之事,先君后民,由本到末;财之事,先民后君,内本外末。说古本,称《大学》旧文原无缺误,不用补缺考定。而“亲民”从《章句》作“新民”,仍未免去取任意,驳而不纯。该书有道光刊本。

猜你喜欢

  • 随园诗集

    十卷。《附录》一卷。清边连宝(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边连宝字赵珍(一作肇珍),号随园,任邱(今河北任丘)人,生卒年均不详,年七十四岁。雍正乙卯(1735)拔贡生,廷试第一。乾隆丙辰(1736)荐举

  • 伤寒标本

    见《伤寒直格方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 周易传义补疑

    十二卷。明姜宝(1514-1593)撰。宝字廷善,一作惟善,号凤阿,江苏丹阳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姜氏以程子《易传》主理,朱子《易本义》主占,开始颇有怀疑,继而研究十五年

  • 榕村字画辨讹

    一卷。清李光地(16421718)撰。参见《音韵阐微》。是书专辨俗书之讹,以正字为目的。举凡笔画近似容易混淆的正俗之字,一一列出并标以正俗,如“蚤正蚤俗”、“漆正俗”“赖正頼俗”等等,故名曰《字画辨讹

  • 感述录

    六卷。《续录》四卷。明赵维新(生卒年不详)撰。赵维新,字素衷,茌平(今山东省茌平县)人。二十岁时,听说张后觉讲良知之学,于是便从学于他。并将其问答之语加以编次整理,称之为《弘山教言》。赵维新性情纯孝,

  • 征西纪略

    一卷。清陆楣撰。陆楣,生卒年不详,字紫宸,江苏无锡人。本书的断限为:自康熙九年(1760年)四月蔡毓荣奉命以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四川、湖广军务镇荆州起,至康熙二十年十月清军收复云南止。由于

  • 处州府志

    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潘绍诒修,周荣椿纂。潘绍诒,光绪初年任处州府知府。此志光绪三年(1877)刻本。全书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分为:卷一至卷三封域志,目为星野、疆域、沿革、形胜、山川一二。卷四水利

  • 小仓山房诗集

    二十七卷。《续集》二卷。清袁枚(生平详见《小仓山房文集》)撰。该诗集编年不分体,始于乾隆丙辰(1736年),止于丙午(1787年),共五十一年的诗作。袁枚是清代著名诗人,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

  • 论语赘说

    二卷。清胡清瑞撰。清瑞字辑五。襄城人。是书意在攻程朱,以为汉学家张目,大意谓《论语》之作,非孔子之意,《论语》之为四书试多士,尤非孔子之心。然既已辑为四书而注,固应即《论语》以窥删定赞修之心,而求合于

  • 关氏易传

    一卷。旧本题北魏关朗撰,唐赵蕤注。关朗字子明,河东人。蕤字大宾,梓州盐亭(今四川盐亭)人。该书《隋志》、《唐志》都没有著录,晁公武《读书志》认为李淑的《邯郸图书志》才开始著录。《中兴书目》中也有这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