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解字音韵表

说文解字音韵表

十七卷。清江沅撰。参见《说文释例》。是编为研究《说文》声读的著作。清代首倡研究声读者为戴震,其《答段若膺论韵书》云:“谐声字半主义半主声,《说文》九千余字,以义相统;今作《谐声表》,若尽取而列之,使以声相统,条贯而下如谱系,则亦必传之绝作也。”段氏为之而未成,乃命其弟子江沅为之。江氏首先撰成《释音例》,刊在《说文释例》中,嗣后撰成此表。《释音例》只记声母,求得声母一千二百九十一个,阙音二十三个。此表则以声母为首,而以从母得声之字,依列为表。表按段氏古韵十七部分编,参见《六书音均表》。每部某声某声不尽与段本同,亦不尽与其《释例》同。疏中不言“沅按”者,皆为段注或闻于段氏之说。江氏虽从段氏分部,却有许多违段之处。段氏以为古无去声,江氏则谓古有去而无入;支、脂、之分为三部,段氏以为独得之秘,而江氏则谓袭陆氏之旧;段氏一部与十二、十五、十六部断不相通,而江氏则谓古多合韵;段表十五部有绥声,而十五、十七二部并无妥声,江氏作《说文释例》,十五部绥声注云:“妥《说文》所无,而音当十七部,与十五部最近,因于十七部补妥声。”江有诰尝驳难之,此表妥声绥声皆入十五部。此书有《皇清经解续编》本。

猜你喜欢

  • 昌言

    汉仲长统(179-220)撰。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今山东省邹县西南)人。长统敢直言,不拘小节,时人称为“狂生”。州郡召用,皆称疾不就,后任尚书郎参曹操军事。《昌言》又名《仲长子昌言》,“昌”即“当”

  • 论语集解训

    二十篇。清王闿运(1832-1916)撰。闿运字壬秋,一字壬父,号湘绮,湖南湘潭人。著有《湘潭王氏所著书》。是编首有自序云:“既命学徒,采辑古今所传,以广集解,又下己意,通其所蔽,命曰论语训。”此书凡

  • 梁武帝全传

    见《梁武帝西来演义》。

  • 政监

    三十二卷,明夏寅(生卒年不详)撰。夏寅字正夫,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正统年间考取进士,授为南京吏部主事,累进浙江右参政、山东右布政使,于弘治初年辞官归家。夏寅历仕数十年从未淹屈降志,《明史》载其“

  • 逊学斋文钞

    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诗钞》十卷。《文续钞》五卷,《诗续钞》五卷。清孙衣言(1815-1894)撰。孙衣言字邵闻,号琴西,一作勤西,晚号逊学叟、逊学老人。浙江瑞安人。近代经学家孙诒让之父。幼年其父

  • 古学汇刊

    二集 六十种,一百二十卷。清邓实编。邓实字秋枚,广东顺德人。生卒年不详。光绪三十二年(1906),邓实与刘师培、黄节等人在上海发起国学保存会,提倡旧学,编印《国粹学报》,并刊有《国粹丛编》、《风雨楼丛

  • 濒湖脉学

    一卷。明李时珍(详见《本草纲目》)撰。李时珍对脉学颇有研究,根据各家论脉之精华,著为此书,以正脉诀之失。此书成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书中前半部分以歌诀形式论述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

  • 说文未收字举代

    四卷。清胡咏鸾撰。胡氏生平不详,参见《篆文通检》。《说文》所收九千余字,竟无汉姓“刘”字,经典之字亦多未录,致使后儒聚讼纷纭,或谓某字为补所当补者,或谓某字为补所不当补者。从六书本有假借一书观之,补阙

  • 崇祯新政纪略

    十卷。附吏部大小九卿科道访单一卷。明佚名撰。是书辑天启七年(1627)十月十五日至崇祯元年(1628)三月十一日邸报。关于弹劾客魏逆党之奏疏题本,逐日编载。自崇祯即位,朝政一新,有些魏党余孽为求免祸,

  • 越史略

    三卷。著撰人名氏不详。书中记载安南国事。上卷曰国初沿革,为赵陀以下诸王。中卷下卷皆曰阮纪,则自李公蕴得国后诸王事迹,记述详尽。安南自汉迄唐,并为州郡,五季末为土豪窃据,宋初时始自立国。此书自唐以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