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诗推度灾

诗推度灾

① 一卷。明孙珏辑。谓或齐诗授受之遗。所辑共计十二条,没有注明出处。现据考证,首条“阳本为雄”等二十五字,引见《太平御览》,“雄雌俱行”等二十四字,引见《广雅·释天音义》,“惟上天下地”等八字,引见《太平御览》,而《说郛》则引作“璇玑铃”,不知谁对谁错;“月三日成魄”条,引见《事类赋·天部》;“关雎有原”条,引见《太平御览》;“邶国为结蝓之宿营室之精也”条,“邶结蝓之宿”,见李淳风《己巳占》,“营室之精也”,应当是注,此处属于误引;“庚者更也”条,见《魏志·文帝纪》;“上出号令”条,前三十三字,引见《初学记》,“诗曰”以下文字,似乎不是纬文;“百川沸腾”条,引见《诗正义》;“挠弱不立”条,引见《太平御览》。其余各条无可考。该辑本有《古微书》本行世。②一卷。清黄奭辑。所辑共计四十二条。赵在翰、马国翰两辑本所辑录的条文,该本均收入,其中赵在翰辑本赵氏按语4条,该本收入时都隐去了赵氏之名。引“开元占经”条文,比马国翰辑本要详细一些。例如,“有继周而王者”条、“外规有云”条、“百姓空虚”条、“上出号令”条等,都增加了根据清河郡本辑录的内容,其中又有许多其他辑本所没有的文字。该辑本有汉学堂刊本行世。③一卷。清赵在翰辑。所辑共计二十条,均注明出处。“上清下浊”等八字,引见《太平御览》,而赵氏只引了《古微书》;又“外规有云”条,亦引《古微书》。另外,“庚者更也”条,赵氏认为是“孔门弟子尊师之记”;“阳生酉仲”条,赵氏认为“阴阳以形气言”;“关雎有原”条,赵氏认为“与诗叙忧在进贤义合,八当作九,注义亦本叙说;“邶结蝓之宿”条,赵氏认为“结”应当是“蛣”等等,赵氏的见解都是正确的。该辑本有七纬本行世。④一卷。清马国翰辑。所辑共计四十三条,均注明出处。只有“雄雌俱行”等二十四字,没有注明出处,现据考证,此条引见《广雅·释天音义》。另外,“作邑于丰”条、“契母有娥”条,也没有注明出处,大概转引自《古微书》。其中“日蚀君伤”以下十二条条文,引“开元占经”,都是其他辑本所没有的内容。该辑本有玉函山房刊本行世。⑤一卷。清乔松年辑。所辑共计十六条。该辑本有些引证似不妥当,例如“邶国为结蝓之者,营室之精也”条,乔氏引杨升庵《丹铅录》,似乎就没有必要。“邶结蝓之宿”见李淳风《乙巳占》,其中注有“营室星”三字,“营室之精也”五字与“营室星”三字,文字上虽则略有不同,但意义上是相同的。所以,这几个字应该是注语,而不是纬文。该辑本有纬捃本行世。

猜你喜欢

  • 旧拓米襄阳三帖

    一卷。不著刻者姓名。该帖所收皆米芾之行书。其一为自书诗《赠卢平叔》,其二为《庾子山春赋》,其三为《与董德忱手简》。此三帖同出自一人之手临摹所得。米氏书法深具晋风,虽然纵放跳荡,似乎不受约束,不守规则,

  • 花间集

    十卷。五代后蜀赵崇祚编。赵崇祚字宏基,生卒年不详,事孟昶为卫尉少卿,而不详其里贯。《十国春秋》已无传。蜀有赵崇韬,为中书令廷隐之子,赵崇祚疑即其兄弟行。词体变自唐,而盛行于五代。自宋以后,体制益繁,选

  • 放翁词

    一卷。宋陆游(1125-1211)撰。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八年(1172),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少年时深

  • 霍邱县志

    十卷。清姬之簋修,李瑾纂。姬之簋,雒山人,清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至文林郎,康熙八年来任霍邱县知县。霍邱县志,创始于明景泰间,至弘治而再修,至万历二十四年,县令杨其善三修之,迄于康熙初年,县志

  • 茶陵州志

    ①二十三卷,首一卷。清赵国宣修,彭康纂,甘庆增修,朱怡滋增纂。甘庆增,崇善人,曾任茶陵州知州。朱怡滋,邑人,学正。茶陵州志创修于元正统间,其书已失。明嘉靖年间曾两修,万历年间又再修。迄清康熙四年(16

  • 烟屿楼文集

    四十卷。清徐时栋(1813-1873)撰,徐时栋字定宇,一字同叔,学者称柳泉先生。鄞(今浙江宁波)人。道光举人,官内阁中书。家有烟屿楼,藏书六万卷,丹黄殆遍。治经以秦遗说为主。工诗古文,喜表章文献。著

  • 中朝故事

    二卷。南唐尉迟偓撰。生卒年、字号、籍贯均不详。尉迟偓仕南唐,官朝议郎、守给事中,修国史,曾奉旨纂《中朝故事》二卷行于世。此书皆记唐宣、懿、昭、哀四朝故事旧闻,旧南唐主李昇自以为出太宗之后,故称唐为中朝

  • 说文声类

    二卷。清严可均撰。参见《说文校议》。是编旨在研究《说文》声读,以声为经,以形为纬,借《广韵》二百零六部建立标题,分为十六类:(1)之类,与蒸类对转;(2)支类,与耕类对转;(3)脂类,与真类对转;(4

  • 周易明善录

    二卷。清徐继发撰。徐继发字绳武,贵溪人。其书专以后天诸图为主,由占筮卦气而蔓衍于律吕等韵。前有自序,说“后天之道以致用为主,而造化之流行有常有变。常者宰之于帝,变者藏之于神。履其常者以卦为体,通其变者

  • 观生手镜

    一卷。旧本题薠川布衣编,不著名氏。书中摘载古事,于每事后缀以评语,其所征引至明代而止,其持论较为平允,而词气略显儇薄。书中可见明末山人之习气,此必明朝万历以后人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