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诗双声叠韵谱

诗双声叠韵谱

不分卷。清邓廷桢(1776-1846)撰。廷桢字嶰筠,江苏江宁(今南京市)人。嘉庆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官安徽巡抚、两广总督。道光十九(1839)年,与钦差大臣林则徐协力整顿海防、查禁鸦片,同年调闽浙总督,加强海防,次年七月率军击退进犯厦门之的英国舰队。后受投降派诬害,与林则徐同时被革职,充军伊犁。旋起为甘肃布政使,再授陕西巡抚。著有《双砚斋诗钞》。该书成于任粤督时,在安丘王筠毛诗双声叠韵说前。自顾炎武著《音学五书》,古音大明,江戴孔段王诸儒继起,益畅其旨,故皆言古音而不明言叠韵,惟王引之《经义述闻》称古诗随处有韵,首言崔嵬虺聩通为一韵,所谓通为一韵者,即叠韵也。至双声之义,则尤罕及。钱大昕在其《十驾斋养新录》中,尝以古人名及草木虫鱼之名,多取双声而撮举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亦多有称以双声为训诂者,第不专言诗。廷桢之意,则以为读诗知叠韵易,知双声难,言韵而不知双声,则无以通古今变易之故,读诗而不知双声,则无以见诗人研炼之精,然则欲知双声于何求之,亦仍于诗求之而已。因创为此谱,条分件系,其目有四:曰错综,曰对待,曰累句,曰单辞。其于诸家之说,互有异同,不为胶执,具有苦心,非徒抄撮经句而已。书有道光十八年(1838)广州自刻本。

猜你喜欢

  • 经典释文附录

    三卷。陈昌齐(?-1820)撰。陈昌齐字宾臣、海楼,广东海康人,清经学家。据《清史稿·陈昌齐传》记载:“乾隆三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中允。大学士和珅欲罗致之,昌齐以非掌院,无晋谒礼,不往。

  • 音同义异辨

    一卷。清毕沅撰。参见《说文解字旧音》。是书把《说文》中本为一字(即异体字),经典或世俗别为二义的字汇为一编,本着许慎据形著训的原则加以考辨。例如:“求”“裘”、“裳”“常”、“祀”“禩”、“祐”“烜”

  • 居竹轩诗集

    四卷。元成廷珪撰。廷珪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生卒年不详。杨州(今属江苏)人。好学不求仕进,唯以吟咏自娱。植竹庭院间,颇有山林意趣。因名其所为居竹轩。此集为其友人刘钦搜辑遗稿所刊。刘钦称廷珪五言诗

  • 芸晖馆稿

    十四卷。明茅翁积(约1580年前后在世)撰。茅翁积,字稚延,浙江归安(今吴兴)人。生卒年不详。副使茅坤之子。其性豪荡不羁,以任侠自负。故所作多文酒燕会之词。是集凡诗十卷,文二卷,乐府二卷,而以行状、墓

  • 周易杂卦证解

    四卷。清末周善培撰。周善培,浙江诸暨人。其余不详。此书为研究《周易》互卦的专门之作。作者认为《系辞传》中有“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之说,这里的“杂物”即是互卦。还认为不说互卦而说是杂卦,

  • 明诗别裁集

    十二卷。清沈德潜、周准合编。沈德潜(生平详见《古诗源》条)曾编选《唐诗别裁集》。旨在上续唐人。沈德潜认为《明诗选》、《明诗综》、《列朝诗集》三书各有偏颇,于是合诸选本及“前贤名稿,别而裁之”,删其浮艳

  • 中庸释

    一卷。清郭阶(详见《大学古本释》)撰。首有自序,极诋朱子分章之不善。是书以性、道、教为目,诂以明诚礼,综其纲于时,书中即阐发此义。性足赅情,所以一中庸者,诚也。道明乎出入,动作万殊,归于一本,明也。教

  • 半岩庐遗文

    二卷。补一卷。《遗诗》二卷。补一卷。《附录》一卷。清邵懿臣(1809-1861)撰。懿辰字位西,仁和(今杭州)人。道光十一年(1831)举人,官刑部员外郎。其学礼以李光地、方苞为宗,摈斥近世汉学家言。

  • 函山集

    十卷。明刘天民(1486-1541)撰。刘天民字希尹,号函山,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除户部主事,谏武宗南征,受廷杖。改礼部,谏大礼,复受廷杖。迁吏部郎中,出知寿州。历官按察司

  • 礼经释例

    十三卷。清凌廷堪(1755——1809)撰。廷堪字次仲,号仲子,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乾隆五十五(1790)年进士,官至宁国府教授。事迹具《清史稿》本传。书首有凌氏自序,大抵言礼经之例于治经很重要,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