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沈氏说
沈峭撰。清马国翰编辑。沈峭生平不详。史志也未载其书。皇疏仅引一节。马序中云:“梁有沈峻,字士岂。吴兴武康人。史称其好学,与舅太史叔明师事宗人沈驎士门下。驎士卒,乃出都。遍游讲肆,博通五经,江左经师唯峻名最著。峭疑峻字传写之误,否亦峻之族也。”马说似为有理,峭峻二字形近。或有讹错。但这仅凭推测,无实证。且仅有一节,难以追寻。该书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沈峭撰。清马国翰编辑。沈峭生平不详。史志也未载其书。皇疏仅引一节。马序中云:“梁有沈峻,字士岂。吴兴武康人。史称其好学,与舅太史叔明师事宗人沈驎士门下。驎士卒,乃出都。遍游讲肆,博通五经,江左经师唯峻名最著。峭疑峻字传写之误,否亦峻之族也。”马说似为有理,峭峻二字形近。或有讹错。但这仅凭推测,无实证。且仅有一节,难以追寻。该书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清刘璋(1667-?)撰。刘璋字子堂,号介符,别号烟霞散人、樵云山人,山西阳曲(今太原)人。康熙三十五年中举人,雍正元年到直隶深泽(今河北深泽)任县令四年,政声极佳。刘璋平生著述较多,除《斩鬼传》外,
十三卷。首二卷。清童槐(生卒年不详)撰。童槐字晋三,一字树眉,号萼君。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庆进士,官至通政使副使。熟谙当代典章,四明文献。工书。著有《今白华堂集》、《今白华堂诗录》、《补雅》、《过
三十卷,清翁道均修,熊毓藩等纂。翁道均,曾任营山县知县。营山县有志始于康熙四十年(1701),为县令张玉麟所修。乾隆九年(1744)县令李溶、四十五年(1780)县令王绂疆先后续修。嘉庆十七年(181
一卷。《杂稿存》四卷。清龙汝霖(生卒年未详)撰。字号里生平见《坚白斋诗存》(辞目)。本书“骈文高者摹拟骚汉,次者宗法六朝,大多气骨遒劲,词藻纷纶而非靡靡之音。”《杂稿存》卷一有《代沈桂芬请筹费移屯》一
六卷。明胡文焕撰。胡文焕字德甫,号全庵,一号抱琴居士。钱塘(今浙江省钱塘县)人。生卒年与事迹不详。此书刻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书中共分十八条,前边多论琴,后十一条多论鼓琴之事。书首有自序,言其亲
见《道德指归论》。
六卷。元曾贯(生卒年不详)撰。曾贯,字传道,泰和(今属江西)人。天历元年(1328)举人,官绍兴府照磨。元末弃官家居,后御敌战败而死。著有《易学变通》、《四书类辨》、《学庸标目》,后二书皆湮没不传。该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六卷。明潘柽章撰。潘柽章字力田,一字圣木,吴江人,明亡后,肆志于学问,后死于庄廷鑨的明史案。颇谙历法,曾著《辛丑历辨》。博览群书,长于考订,认为著书的方法应当是先写长编,再附以考异,所以就以实录为纲领
①二十四卷。清姜承基修,常在纂。姜承基,字慕庵,盖平人,曾任永州府知府。常在,道州人。永州之名,始于唐代。清康熙年间,姜承基任县令后,殷殷于察吏安民,征文考献,搜得旧志残简,与同郡属僚共相参订,三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