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蜀石经毛诗考异

蜀石经毛诗考异

二卷(愚谷丛书本)。清吴骞撰。骞字兔床,浙江海宁人。著有《诗谱补正后订》、《陶靖节诗注》、《谗书》、《国山碑考》、《阳羡名陶录》等。此书分上下两卷,前有自序,次为嘉庆九年陈鱣序。据自序,所据之本是从吴中黄丕烈处传抄而来。卷中有广仁义塾图记,其源系出于武林黄树谷先世所藏,与各家所据此考正之本并同。卷中校记,上卷自《鹊巢》章起,至《驺虞》章止。下卷自《柏舟》章起,至《二子乘舟》章止,一依蜀石经原刻的次序。每卷之中,每章为一段落,以汲古阁毛氏刊本为主,单行以大字书写其经、序、传、笺之文于前,而以蜀石经中与毛刊本不同的字句,双行注之于下,再引《经典释文》、《唐石经》、《七经考文》中与蜀石经相同的字句,附列于后,作为旁证。只校异同,不加订正。按,据蜀石经毛诗残本考证其与古今各本异同的人及著作,有严杰的《蜀石残本毛诗考证》,王昶《金石萃编》中的“后蜀石经残本”,冯登府《石经补考》中的“毛诗残本”,不止吴氏一人。吴氏此书仅校以汲古阁本,证以《经典释文》、《唐石经》、《七经考文》。没有考订,也很少校勘,与各家之作相比,王氏校记之后申以总论,冯氏则遂条之后附以案语,逐字逐句一一订正,严氏则详于考证。吴氏此作,实不可与他们同日而语。考蜀石经毛诗残字的异同,严、王、冯三家之作皆为不可不读之书。吴氏此书则只可作为参考。陈序说他是蜀石经的功臣,似有过当。

二卷。清陈(1753-1817)撰。字仲鱼,号简庄,又号河庄,清海宁(今浙江海宁县)人。嘉庆元年(1796)举孝廉。曾入都从钱大昕、翁方纲、段玉裁游。又客吴门,与黄丕烈交。为人博学好古,强于记诵,尤致力于训诂,精于校勘。治经宗汉儒许、郑。著有《说文解字正义》二十卷、《说文声系》十五卷、《经籍跋文》一卷、《石经说》六卷、《恒言广正》六卷、《诗人考》三卷及《蜀石经毛诗考异》二卷。辑录校勘各类书多种。是书据《蜀石经毛诗》残本及传笺正义释文、唐石经并诸家刻本,考其异同,句订而字正之。其文字之异同,多足证旧本之讹误,故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多加援引,由此可知是书实为校勘者之助。然校刻之疏漏,亦所难免。有拜经楼本。

猜你喜欢

  • 郡县释名

    二十六卷。明郭子章撰。郭子章,字相奎,号青螺,江西泰和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累官贵州巡抚。播酋杨应龙叛,子章大破之,应龙阖室自焚,以功进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卒。子章天才卓越,于书无所不读,一生著

  • 同异录

    二卷。明陆深(生卒年不详)撰。陆深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进士。嘉靖(1522一1566)间,为太常卿兼侍读学士,官至詹事府詹事。善文章,热心史学。著述繁富,有《南巡日录》、《北还记》、《淮封日记

  • 丁氏辽史各外国地理考证

    一卷。清丁谦(1843-1919)撰。谦字益甫,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同治举人。光绪年间选授象山县教谕。精于历代边疆地理及域外地理考证。著有《蓬莱轩舆地学丛书》,是书为丛书内一种。自序称:辽时北边部

  • 此木轩直寄词

    二卷。清焦袁熹(1660-1725)撰。焦袁熹字广期,金山(今属江苏)人。康熙举人。贯穿经学,工制义。诗亦富于独创,不同流俗。著有《春秋阙如编》、《此木轩纪年略》、《此木轩四书说》等。其学贯彻天人,包

  • 知新录

    三十二卷。清王棠(生卒年不详)撰。王棠字勿翦,歙县(今属安徽省)人。此书效仿顾炎武《日知录》体例,按类撰编,却不立部目。每论一事立一标题,且博采众家之说,详细考辨,间或阐述个人观点,力求详尽,但所采引

  • 李遐叔文集

    四卷。唐李华(约715-约774)撰。李华,字遐叔,赵郡赞皇(今河北)人。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及第,天宝二年(743)登博学宏辞科。天宝十一年(752)任监察御史,后贬杭州司户参军。又被擢为检校

  • 屏南县志

    ①八卷,首一卷,清沈钟纂修。沈钟,号鹿坪,江南武进(今江苏武进)人。康熙举人。乾隆元年(1736)任屏南县知县。建置经营,心力交瘁。罢官后囊中空空如洗。时有政名,以廉著称。沈钟任县令后,立意修志,几经

  • 此庵语录

    十卷。清胡统虞(生卒年不详)撰。胡统虞字孝绪,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中进士。入清,官至国子监祭酒。他潜心理学,通熟兵法。著有《兵法三家摄要》、《明善堂集》等书。此书前二卷为《成

  • 同文铎

    三十卷。明吕维祺撰。《音韵日月灯》之二。吕氏生平见“音韵日月灯”。是书以一百六韵为纲,而以三十六母四等为纬。每字之下诠释其义,字上注明字纽及开合等呼。举一百六部之字以三十六母易其先后,大致本之于《洪武

  • 洨滨集

    十卷。《附录》二卷。明蔡叆(约1543前后在世)撰。蔡叆生平详见《洨滨语录》条。是集为蔡叆诗文集。为其门人李登云所编。凡十卷。文六卷,诗四卷。铭赞之类附于诗末。附录二卷,则为其友人赠答与门人称颂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