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县乡土志
一卷。清何联甲编。何联甲,湖北安仁县人,拔贡出身,光绪三十年(1904)任莱芜县知县。莱芜邑志创修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知县陈甘雨,再修于康熙十一年(1673)知县钟国义,自此以后,即未有续者。何联甲宰莱芜后,见旧史湮没,欲修新志,又感史料缺乏,遂集邑中人士毕松龄等先修莱芜县乡土志。《莱芜县乡土志》光绪三十三年(1907)石印本。此志内容简明,取材极精,可谓莱芜县方志的缩影,实为善本。
一卷。清何联甲编。何联甲,湖北安仁县人,拔贡出身,光绪三十年(1904)任莱芜县知县。莱芜邑志创修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知县陈甘雨,再修于康熙十一年(1673)知县钟国义,自此以后,即未有续者。何联甲宰莱芜后,见旧史湮没,欲修新志,又感史料缺乏,遂集邑中人士毕松龄等先修莱芜县乡土志。《莱芜县乡土志》光绪三十三年(1907)石印本。此志内容简明,取材极精,可谓莱芜县方志的缩影,实为善本。
一卷。清查礼(1716-1783)撰。查礼,原名为礼、学礼,字恂叔,号俭堂,一号铁桥。宛平(今北京)人。乾隆元年(1736)登博学鸿词科,二十三年(1758)任户部主事。曾随军征金川,专司督运。后擢四
一卷。清张潮(1650-?)撰。张潮,字山来,一字心斋,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以岁贡官翰林院孔目。有《昭代丛书》、《檀几丛书》、《虞初新志》、《花影词》。版本有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新安张氏霞堂刊
①三十六卷,首一卷,清王让修,桂超万纂。王让,字涧东,河南新郑县人,道光二年(1822)来任祁门知县,旋去,五年复来任。道光五年(1825),安徽巡抚陶澍倡修安徽通志,檄各郡邑修志以陈,时祁门县知县王
一卷。旧题南宋魏了翁(1178-1237)撰。魏了翁生平事迹详见《周易要义》。此书卷末有悔馀老人跋,称“竹坨自粤游回,钞鹤山笔录一卷见示,予意必陈腐满纸,漫不省也。近因笺注苏诗,试取检阅,则见辨核纪录
十卷。明代陈实原(生卒年不详)撰。陈实原信佛爱书,积年与佛教经籍打交道。特别是藏经浩繁难于寻览,不便僧俗人等查阅利用,引起他的高度重视,遂录其大略,括为一书,名之《大藏一览》。该书作为大藏经目录指南,
二卷。订讹一卷。清臧庸(1767~1811)撰。臧庸本名镛堂,字在东,又字用中,号拜经,清经学家臧琳的玄孙,江苏武进人。臧庸受业于卢文弨门下,并从钱大听、段玉裁等讨论学术,治学根据经传,加以剖析,按照
九卷。清王嘉铣(1861-1919)撰。王嘉铣,名如曾,更名嘉铣,字少沂,又字劭宜。铜山(今江苏省徐州市)人,晚号蛰庵。劭宜之父得力于庐陵派,骈体文则承六代之芳润。诗尤深造,得《骚》、《雅》之遗轨。王
五卷。康熙五十二年(1713)所御定律历渊源之第三部。凡分三编,上编二卷,曰《正律审音》,以发明黄钟起数及纵长体积面幂周径,律吕损益之理,管弦律度旋宫之法。下编二卷,曰《和声定乐》,以明八音制器之要。
一卷。近人徐天璋(详见《诗经集解辨正》)撰。民国六年(1917),曲阜开讲经大会,徐天璋前往讲述,诸生笔录,汇成此编。于十三经中,各讲数条,大多能独出己见,发前人之所未发。尤善者,如讲“方命圯族”、“
三册。撰者不详。记嵩佳氏、赛密勒氏、尼玛察氏、拖沙喇哈番额尔等世系。用满文撰写,间附汉文。现有稿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