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归正集
十卷。明林昺(生卒年不详)撰。林昺号方塘,鄞县(今属浙江)人。隆庆中诸生。此书为作者八十四岁时所著,原本四十二卷。其从孙林祖述删为十卷,原书十六门仍其旧。书中皆援引旧文,断以正理。《四库全书总目》评此书谓,“然不过老生常谈,人所共知者也。”有黄登贤家藏本。
十卷。明林昺(生卒年不详)撰。林昺号方塘,鄞县(今属浙江)人。隆庆中诸生。此书为作者八十四岁时所著,原本四十二卷。其从孙林祖述删为十卷,原书十六门仍其旧。书中皆援引旧文,断以正理。《四库全书总目》评此书谓,“然不过老生常谈,人所共知者也。”有黄登贤家藏本。
四十卷,首一卷。民国罗汝泽、刘以臧修,徐友梧纂。罗汝泽,曾任霞浦县知县。徐友梧,曾任江西信丰县知县。霞浦县旧无志。民国五年(1916)罗汝泽任县令后,始设局纂修邑乘。其后历经波折,至民国十四年(192
十五卷。清唐鉴(1778-1861)撰。鉴字镜海,善化(今湖南长沙)人。嘉庆十四年(1809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卿,谥确慎。鉴潜研性道,笃信程朱之学。该书以陆清献、张杨园、陆桴亭、张清恪为正宗,汤文正
六卷。元李士瞻(1313-1368)撰。士瞻字彦闻。先世新野(今属河南),徙居荆门。至正初中大都路进士。累官户部尚书。出督福建海漕,就拜行省左丞。入为中书参知政事、翰林学士。封楚国公。此集为其曾孙绅所
六卷,续录一卷。明尤时熙(1503-1580)撰。尤时熙字季美,号西川,洛阳(今属河南)人。嘉靖元年(1522)举人。历任元氏、章丘学谕,国子学正,户部主事。后乞终母养归,居家三十余年,以修己淑人为事
一卷。无名氏撰。书前原有序,但没有署名。书后有沈侃所作的序,署有他的字为和卿,官名为陵州同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陵州始设于元,则元人作也。”无名氏可能也是元代人。书中记录一些无关紧要的法律内容
三卷。清董以宁(1629-1670)撰。董以宁字文友,号宛斋,江苏武进人。明末诸生。能诗文,尤工于词少与陈维崧、邹祗谟、黄永齐名,有“毗陵四子”之称。但其他三人皆走科举仕进之路,独以宁以诸生终老。他后
一卷。《韭室诗余别集》一卷。清陈寿祺(1771-1834)撰。陈寿祺字恭甫,号左海,又号苇仁,晚年自号隐屏山人。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曾充任广东、河南乡试副考官
二卷。清李荣陛撰。荣陛字奠基,号厚冈,江西万载人,乾隆进士,官至知县。其著有《尚书考》、《尚书篇第》、《四书解细论》、《地理考》、《厚冈文集诗集》及易学著作《易考》、《易续考》、《周易篇第》等。《易考
十卷。清浦龙渊撰。浦龙渊字潜夫,吴县人。曾为洪承畴幕僚,由于洪承畴的推荐而官至城步县知县。自认为“六爻之义本一理,四圣之旨本一贯”,由于说易者都以自己的意见解易,才导致卦辞不通于象辞,下卦之辞有的不通
二卷。明柴惟道(约1624年前后在世)撰。柴惟道,字允中,号白岩山人,浙江严州(今建德等地)人。生卒年不详。是集前有原序,序自称山人以才不遇,而所抱有以自乐。游公卿间,泊然无所求,乃称其高。四库编者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