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韦斋易义虚裁
八卷。明涂宗浚撰。宗浚字镜原,江西南昌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谥恭襄。该书用注疏本,汇集前儒诸说以作解,大致依傍程、朱二家,间或也有所纠正。如《坤》卦六五一爻,驳程子女娲、武后之说,甚是。注语简洁,意旨畅快,但随文生义,少有发明。书前列有《易》图,以河图为“旋毛”,以洛书为“拆甲”,改朱熹而从吴澄,虽有所本,亦皆无根之论。《四库总目》据浙江巡抚采进本著录存目。
八卷。明涂宗浚撰。宗浚字镜原,江西南昌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谥恭襄。该书用注疏本,汇集前儒诸说以作解,大致依傍程、朱二家,间或也有所纠正。如《坤》卦六五一爻,驳程子女娲、武后之说,甚是。注语简洁,意旨畅快,但随文生义,少有发明。书前列有《易》图,以河图为“旋毛”,以洛书为“拆甲”,改朱熹而从吴澄,虽有所本,亦皆无根之论。《四库总目》据浙江巡抚采进本著录存目。
三卷。清王聘珍撰。聘珍字贞吾,号实斋,江西南城县人,拔贡生,阮元曾请他参订古籍。此书原题卷数八十九,此为残稿,仅有《周礼》二卷,《仪礼》一卷。似应列礼类,但前人既刻入丛书,又题曰“九经学”,所以就归入
二十五卷首一卷,清姚念杨等修,赵裴哲纂。姚念杨,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曾任益阳县知县。赵裴哲,益阳县人,候选教谕。《益阳县志》同治八年(1869)刻本,共二十五卷首一卷,分为十二门。一,舆地志,为目七
八卷。不著撰人姓名。据书中所述,可知乃明崇祯时太常寺官属所辑也。本书主要记述明代太常寺之建制、设官、职掌,以及有关制度。资料来源,主要是太常寺的档案材料。其中对祭祀、典礼之制记载甚详,所述沿革损益之由
六卷。清杨方达(详见《易经图说会通》)撰。《尚书约旨》一书,依《尚书》经文加以训释,其说大体墨守蔡沈集传,而间有异同。其与蔡传之说不同者,亦大多就文句语气而言,鲜能详加考证以纠其误。从著书凡例看,似为
二卷。无撰者姓名。此书前有作者自序,称“葆真子所留《真诠》,余旧常删节之,犹病其多,今重为订正,撮其要旨”等说。书后《跋》题“丁酉立秋前二日,梦觉子书”。也不知作者何人。又一行署“酉岩山人”四字,《四
三十卷。《附录》二卷。清徐倬(1624-1713)撰。徐倬,字方虎,号苹村,浙江德清人。十岁就童子试,为冠首,十七岁游会稽,受知于倪元璐并受教。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授编修,归养十年,入京转司业
十二卷。清周渔撰。周渔字大西,兴化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该书前有自序,称“与朱子《本义》、《程氏易传》及古今来言《易》之家大相违戾。谓直接加年寡过之学,渔不敢当也。谓四圣人觉
一卷。中庸讲语 一卷。论语类解 二卷。孟子类解 十一卷。清王辂撰。王辂字少白,安昌(今河南确山)人。在武陟讲席时,撰成《大学讲语》《中庸讲语》说略,许振祎为之作序。其后又续成《论语类解》、《孟子类解》
二卷。清潘衍桐(详见《朱子论语集注训诂考》)撰。是书为衍桐视学时,命诂经精舍诸生撰写。后经衍桐细加搴采,定为二卷。其中间有援引诸生之说。《朱子集注》有的用古论,有的用诂训,有的以经群诸子转相证明。潘氏
二卷。清左白玉(1820-1856)撰。左白玉,字小莲,江苏阳湖(今常州)人,虞山大令言良玺之妻。清代画家,诗人。多才多艺。此书前有同治五年(1866)上谕全、邵亨豫所写奏言,有秦树声、孙葆田,谢、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