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训堂法帖
十二卷。清毕沅(1730-1799)辑。毕沅,字攘蘅,一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总督。毕沅博采金石,富藏书画。除此法帖外,还著有《河间书画录》、《两浙金石志》、《灵岩山人集》等。该法帖收录自晋迄明之法书墨迹,共汇为十二卷,且经大书家王文治鉴定,编撰严谨。此帖与同时代其他刻帖相较,伪迹较少,且摹勒甚善,可视为近代汇帖之佼佼者。有清镇洋毕氏本。
十二卷。清毕沅(1730-1799)辑。毕沅,字攘蘅,一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总督。毕沅博采金石,富藏书画。除此法帖外,还著有《河间书画录》、《两浙金石志》、《灵岩山人集》等。该法帖收录自晋迄明之法书墨迹,共汇为十二卷,且经大书家王文治鉴定,编撰严谨。此帖与同时代其他刻帖相较,伪迹较少,且摹勒甚善,可视为近代汇帖之佼佼者。有清镇洋毕氏本。
十卷。《续刻》二卷。清袁文典、袁文揆编纂。袁氏兄弟系云南保山人。文典,字仪雅,官广西州学正,著有《陶村诗钞》;文揆,字时亮,官甘肃县丞,著有《食蛤集》。二人生卒年均不详。滇与文化发达的中原,与江浙一带
三卷。元和斯辉撰。和斯辉,又作忽思慧,生卒年及籍贯均不详。延祐年间曾任饮膳太医,著有《饮膳正要》一书。是书主要记载和氏任饮膳太医期间,取进献给皇帝的奇珍异馔、汤膏煎造及各家本草、名医方术和每天所用的粮
六卷。明陆浚源撰。浚源字号不详,平湖(今属浙江)人。生卒事迹不详。自称陆贽二十九世孙。该书专记历史上陆姓之人事迹,并作为谱谍,考述世系。采陆氏人名见于正史者,共计120人。各录其史书本传,汇为一编。寓
一卷。(一名霞居集)明高縠撰。高縠,字宗臣,号石门,又号髯仙,福建侯官(今闽侯)人。生卒年不详。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云:少谷郑善夫居鳌峰北,从之游者九人,乡党目为十才子。高縠居首,傅汝舟次之。是集卷首
六卷。林纾编。林纾,闽县(今属福建省福州市)人。清光绪中节录《明史纪事本末》以成该书,供教授明史之用。传本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五成学堂铅排本。
一卷。东汉马融(79-166)撰,清黄奭辑。黄奭另有子夏《易传》辑本,已著录。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官至议郎,博通经籍,为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卢植皆出其门下。贾公彦《序周礼废兴》
十六卷。清蔡启盛撰。蔡启盛,字臞客,浙江诸暨(今浙江诸暨县境内)人。生卒年不详。受业于俞樾,毕业于诂经精舍。光绪戊子(1888)举人,官历直隶、湖南的知县。是书颇似在上课时的笔记及作业,故多己见。书中
八卷。明许孚远(1535-1604)撰。许孚远,字孟中,浙江德清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事迹载《明史》儒林传。许孚远之学出于唐枢。冯以吾、刘宗周、丁元荐传其所学,皆能有所树立
二十卷。宋裴良甫(生卒年不详)撰。裴良甫生平乡里亦不详。据赵希弁《读书附志》记载:《十二先生诗宗集韵》二十卷,裴良甫师圣编杜甫、李白、高适、韩愈、柳宗元、孟郊、欧阳修、曾巩、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陈师
三卷。清吴骞(1733-1813)撰。吴骞字槎客,号兔床山人。浙江海宁人,清代文学家,乾隆时贡生。骞生负异禀,过目成诵,笃嗜典籍,遇善本则倾囊购之,校勘精审,所得不下五万卷,筑拜经楼藏之,钱大昕为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