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学历史

经学历史

不分卷。清皮锡瑞(详见《经学通论》)撰。此书较系统地阐述了经学发展的历史。分为“经学开辟时代”、“经学流传时代”、“经学昌明时代”、“经学极盛时代”、“经学中衰时代”、“经学分立时代”、“经学统一时代”、“经学变古时代”、“经学积衰时代”、“经学复盛时代”共十个阶段。其划分虽未必准确,但毕竟勾勒出大致轮廓。在每一时代中都有论说,其中不乏卓见。如谓经传当分别,不得以传记概称为经。又谓治经必宗汉学,而汉学也有区别:前汉今文说,专明大义微言;后汉杂古文,多详章句训诂,两者均不能满足学者之心。于是宋儒起而言义理,这就是汉宋经学分立的原因。其说甚是。又谓汉学所以有用,在精不在博,欲通经致用,先求大义微言。而章句训诂之学,正如刘歆所讥,是分文析义,烦言碎辞,学者疲老尚不能究其一艺,其难易得失可知。古文经学出自刘歆,而古文训诂之流弊又先为刘歆所讥,则后世支离破碎之学,必为刘歆所不取。此说亦颇为中肯。此书也有偏颇之言。如以为象《小夏侯》之类的书,皆不当立学。今《小夏侯》之书久已亡佚,《大夏侯》一书,讥其破碎也无实据,则当废当立何以定之?这是皮锡瑞轻议古人之病。《经学历史》有光绪间《师伏堂丛书》本、《皮氏经学丛书》本,商务印书馆1929年出版的《万有文库》本,以及中华书局1959年、1981年据《万有文库》本出版的单行本。

猜你喜欢

  • 程书

    五十一卷。清程湛(生卒年不详)编。湛爵里事迹未详。是编所录唯程氏《遗书》、《外书》,而益以程颢之文一卷。其编排次序与朱熹所辑程氏之书不同。《四库全书总目》有该书存目。

  • 重知堂诗

    二卷。清赵善庆(约1681年前后在世)撰。赵善庆,字怡斋,山东德州人,生卒年不详。由贡生授国子监助教,官至金华知府。曾学诗于王士祯之门,王士祯作《居易录》称赵善庆为才士无双者,赞其诗妙在本色。《重知堂

  • 盐铁论

    十二卷。汉桓宽撰,生卒年不详。宽字次公,汝南(今河南汝南县)人。博通善文,致力于《公羊传》的研究。汉宣帝时被推举为郎(皇帝的侍从官),后曾任卢江太守丞。昭帝始元六年(前81)二月在汉朝京城长安召开的盐

  • 上元江宁乡土合志

    六卷。陈作霖编。宣统二年(1910)江楚编译局刻本。陈作霖,字雨生,号伯雨,晚号可园,清末民初江苏南京人。历任金陵官书局分校、奎先书院山长、上江两县学堂堂长、江楚编译官书局分纂、南洋官报局总纂、江苏省

  • 敬斋古今黈

    八卷。金末元初李冶(1192-1279)撰。李冶字仁卿,号敬斋,真定栾城(今属河北)人。生平事迹详见《测圆海镜》。此书原分四十卷,后散佚,今传本仅八卷,分经、史、子、集四类,每类各二卷。《汉书·东方朔

  • 典语

    一卷。吴陆景撰。其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陆景字士仁,吴郡吴仁。官至偏将军中夏督,后遇害。《隋书·经籍志》儒家《典语》十卷,《典语别》二卷,并吴中夏督陆景撰。已亡。《唐书·经籍志》无《典语别》,《唐书

  • 泰州志

    三十六卷,首一卷。清王有庆、刘铃等修,梁桂等纂。王有庆,天津人,道光四年任泰州知州,六年复任。刘铃,安徽怀宁人,道光七年任泰州知州。梁桂,江苏江浦县人,廪贡生,嘉庆二十三年(1818)任泰州学政,道光

  • 丛刻三种

    十卷。不著编者姓名。收《再生纪略》二卷、《哭庙纪略》一卷、《觉觉哉笔记》七卷。《再生纪略》作者陈济生甲申年(1644)入京,时值李自成入京,清兵入关等明末国变,这里追记其事而成该书。《哭庙纪略》记顺治

  • 慧琳音义

    慧琳《一切经音义》之简称。详见“一切经音义”。

  • 论语孙氏集解

    一卷。晋孙绰(314-371)撰。清马国翰辑为一卷。绰字兴公,太原中都(今山西榆次)人。晋文学家。官至廷尉卿。《隋书·经籍志》载《集解论语》十卷,并新旧唐志同为绰撰。《经典释文·叙录》作集注,亦为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