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史答问

经史答问

四卷。清朱骏声撰。首有其子孔彰序,称骏声少从钱竹汀游,故往往述其语。又与朱右曾友善,右曾著《逸周书集训》,尝与商订。后与汪文台、俞正燮、程鸿诏及弟子程朝钰等质疑问难,有《经史答问》一编,乱后颇有散失,今存四卷等等。按,其书经史杂厕,没有次序。大约解释经义的占十之七八,而《诗》较多,《礼》次之,《易》又次之,其他经书偶尔涉及而已。用问答的形式阐发疑义,有时引用他人成说,而不言所出。有的解说很恰当,有的则沿误而不知。例如,“小人反中庸”,谓“反”当训“复”,读如反古之道、反身不诚之“反”。盖君子是生知一等,小人是困知一等,举两端以包中人,即性近之谓。“子路终身诵之”,谓“终身”上当脱一“请”字,不然,一时之语何由知其终身?“至于犬马,皆能有养”,谓“养”字作“”,主服勤之义。“王者之迹熄”,谓“迹”乃“”字,“”即所谓“遒人”“逌人”“行人”,即采诗的人。对于“《诗·邶风·燕燕》”,则认为庄姜所作近似。是年三月十七日,州吁弑完,则戴妫之归必在春夏之交。“不属于毛”,则谓“毛”为“表”之误字。“浅则揭”,则谓“揭”读为“竭”。竭,负举也。褰其裳,耸其肩,高其足趾,趋而涉之,如负举物然。“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谓“与”当读与“欤”,绝句。这些条,引义都较确。“实始翦商”,谓“翦”为“前”之借字。前,先也,犹曰德胜于商。这亦可备一说。其他如‘子思之哭嫂也为位’,谓子思岂有兄,疑是原宪。亦可备考。又如引《管子·中匡篇》“施伯谓曾侯曰:‘管仲,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以证孔子管仲器小之叹。引《逸周书·寤儆篇》“周公不骄不吝,乃无敌”,以证孔子“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之叹,以见孔子有为而发。这些也都可取。但认为“索隐行怪”是“索,空也,所谓纯盗虚声音”的意思,话虽可通,但春秋时尚无此类之人。又斥郑笺关于“亦既觏止”为媾精,“言从之迈”为自杀,“永矢弗谖”为不忘君之恶等观点为有害于义,这也未免迂固,先儒已多辨之。至于所举古文尚书十二伪证,则完全沿袭了阎惠的观点,尤不足论。卷四有校释《图书集训》诸条,序已提到。有光绪二十年刊本。

猜你喜欢

  • 永乐大典

    初名《文献大成》。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凡例、目录六十卷。明解缙(1369-1415)、姚广孝(1335-1419)等奉敕编纂。解缙字大绅,又字缙绅。吉水(今属江西)人。洪武进士,为官多次受谪,终死狱

  • 陈氏礼记集说补正

    三十八卷。清纳兰性德(1655-1685)撰。性德字容若,原名成德,世多称成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纳喇氏,明珠长子。康熙进士,由三等侍卫迁至一等。善诗古文辞,尤工于词,以词闻名于世。晚年潜心

  • 巡城条约

    一卷。清魏裔介(?-1686)撰。魏裔介,直隶柏乡(今河北柏乡县)人。顺治三年(1646)中进士,官至太子太傅。有《孝经注义》。康熙二十五年卒,追谥文毅。顺治丁酉年(1657),“裔介为左都御使,立此

  • 程伯翰先生遗集

    十卷。清程颂藩(1852-1888)撰。程颂藩字伯翰。湖南宁乡人。同治十二年(1873)拔贡。官户部主事。此集为颂藩从弟颂万编印。初宣统三年(1911),颂万曾编颂藩遗文。为内外篇文二卷、诗二卷,名曰

  • 晏子春秋平议

    一卷。清俞樾(详见《群经平议》)撰。此篇摘录《晏子春秋》中的疑难文句,逐句加以按语,正句读、审字义、校误文、疏通古字通假,多有发明。此篇为俞氏所撰《诸子平议》之第二种,有同治十年(1871年)刊《春在

  • 通纪直解

    十六卷。明张嘉和撰。嘉和履历不详。此书叙述从明洪武到天启年间,都是按年编写,是为正编。从十五卷以下是续编,主要是记述崇祯朝的大臣事迹。书前为本纪,名臣之传附后,其中有关时事、大臣奏疏,如杨涟诸公二十四

  • 春秋列国诸臣传

    原五十一卷,今本三十卷。宋王当撰。王当字子思,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生卒年不详。自幼好学,举进士不第,元祐中,以苏辙荐,任龙游县尉。蔡京知成都,举为学官,不就。及京为相,不复出仕。卒年72岁。精《易

  • 读书说

    四卷。清胡承诺(1607-1681)撰。承诺字君信,号石庄,天门(今属湖北省)人。是书系其读书杂论,内容庞杂,共九十八条。清王履谦作序称此书论理精赅,叙事准确,引证史籍丰富,考据经义详尽,且每叙一事立

  • 宗一圣论

    二卷。明吴应宾(生卒年不详)撰。吴应宾字客卿,一字尚之,桐城(今属安徽)人。万历十四年(1580)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自目眚告归。居乡四十载,闭户著述,深于性命之旨。天启中以理学召,不赴,加左春坊。门

  • 友庆堂合稿

    七卷。明王时槐(1522~1605)撰。王时槐,字子直,又一字子植,号塘南,安福(今江西安福县)人。嘉靖进士。历授太仆寺少卿,隆庆末(1572)年出为陕西参政,以京察而罢归。万历中,起用为贵州参政,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