秬山稿
一卷。明田顼(约1531年前后在世)撰。田顼,字太素,龙溪(今福建龙海县)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历迁礼部郎中,出湖广学政,辟濂溪书院,后除贵州提学副使。著有《秬山稿》。是集前半卷为杂文,后半卷为诗。大抵皆应酬之作。文格颇浅弱,惟诗则爽朗清新。然因沿前七子之余波,意模唐人,故不免留有迹痕。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一卷。明田顼(约1531年前后在世)撰。田顼,字太素,龙溪(今福建龙海县)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历迁礼部郎中,出湖广学政,辟濂溪书院,后除贵州提学副使。著有《秬山稿》。是集前半卷为杂文,后半卷为诗。大抵皆应酬之作。文格颇浅弱,惟诗则爽朗清新。然因沿前七子之余波,意模唐人,故不免留有迹痕。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八卷。明袁文新修,柯仲炯纂。袁文新,明凤阳县知县。柯仲炯,福建人。明洪武初,有临濠一邑,九年始析临之四乡,暨虹之一都为凤阳县,故以前仅有临淮志,凤阳无志。凤阳县志,始见于明成化间《中都志》,中都名为凤
二十六卷。南宋真德秀辑录朱熹四书注语而成。真德秀(1178-1235)字景元,后改希元,南宋理学家,建宁浦城(今福建浦城)人,世称西山先生。庆元五年(1199)进士,官至参知政事。他是朱门再传弟子,是
六卷。清徐汾(生卒年不详)撰。徐汾字武令,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本书为补陶潜《圣贤群辅录》之缺而作。《圣贤群辅录》托名陶潜,实则伪托。本书对陶本西晋以前遗缺者补之,对东晋至明代又续之。但原书本为伪本,
明高攀龙(详见《周易易简说》)编。该书系取二程语录择其精粹编成,分辨性、论学、治事、释经诸类,每类各为一卷,末载《文集钞》及《附录》各一卷。前有康熙四十二年陆楣序,称攀龙官行人时编是书,其手抄本藏于同
① 一卷。汪琬(1624-1691)撰。汪琬,字苕文,号钝庵,晚年又号钝翁、尧峰,学者称尧峰先生。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清初著名散文家。曾任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等职。后因病辞官,结庐隐居太湖尧峰山,以著
七卷。明徐阶(1494-1574)撰。徐阶,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其生平详见《岳庙集》条。是集所收乃徐阶外谪延平府任推官三年秩满北上,延平士人裒其前后诸作,为之付梓刊行。凡六十七卷,文五卷,语录一卷,
十九卷。清吴廷华(1682-1755)撰。廷华字仲林,一作中林,号东壁,康熙五十三年(1714)举人,官至福建海防同知。是书原为四十四卷,乃吴氏《三礼疑义》之第一部,今缺四至二十八卷。其体例首列经文,
四卷。清倪模辑。倪模(1750-1825),字预抡、遇春、遇村,号遇存,又号韭瓶,江西望江人,目录学家。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凤阳府教授。好藏书,搜集典籍,每遇旧本异书,必以重价购买,家藏七万余
四卷。清陈矩撰。矩字衡山,贵州贵阳人。官至知县。施彦士、林春溥都为《孟子外书》作注,但陈矩均未见。其征引群书与施林二家大略相同。唯《邵思姓解》一书,为施林所未见,而矩引之。“千年一圣”,矩引《周礼·大
十八卷。举要三卷。宋末元初金履祥(1232-1303)撰。履祥原名祥,又名开祥,字吉父,学者称为仁山先生,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初师王柏,又学于何基,穷濂洛理学,为当时名儒。德祐初,授迪功郎,史馆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