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离骚草木疏

离骚草木疏

四卷。宋吴仁杰(生平详见《古周易论》)撰。书成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正值韩侂胄专权之时。自跋称:“以芗草为忠臣,莸草为小人”,可见其虽为释屈原作品中草木,但亦有所寄托。全书正文四卷,前三卷为芳草嘉木,共四十四种。一、二卷为草本植物,三卷为木本植物。四卷为恶草,共十一种。卷末有吴氏自跋,方灿跋,鲍廷博跋。正文注释体例为:每列一草木名,先引屈原作品原文,次引王逸等各家之言,再以“仁杰按”,杂引古书及诸家语以申己见。此书突出特点:一、征引资料宏富。对每条草木,除引王逸、洪兴祖等名家之说外,尚引《山海经》、《尔雅》、《神农本经》、《说文解字》、《礼记》、《抱朴子》等书,往往引数十家之说。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曰:“实能补王逸训诂所未及,以视陆玑之疏《毛诗》,罗愿之翼《尔雅》,可以方轨并驾,争骛后先,故博物者恒资焉。”二、借注释草木阐发屈原以草木喻贤愚善恶的微言大义及作者褒贬感情。吴氏释草木,都以揭示屈原所用此草木的比喻意义为出发点,以芳草喻贤善,以莸草喻愚恶,吴氏对屈原的微言大义加以逐条阐发。但吴氏又并非客观阐发,处处渗透自己的善恶观念。这首先表现在对草木的分类和编排上。全书将草木分为嘉木、芳草和莸草三部分,并将莸草作为附录,列于卷末。这种做法表明作者对嘉木、芳草的器重,对莸草的鄙视。其次在具体征引上更表明了作者的这一倾向。如释“芙蓉”条繁引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正面点明莲为“花之君子”。引文的内容已超出了诠释芙蓉词义的范围,极为明显地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羡之情。三、在名物考证上,用功甚勤,另立新说,间或可采。如“艾”条,先引王逸说法:“艾,白蒿也。”吴氏广引资料加以辩驳:“《尔雅》艾,一名冰台,郭璞注,即今蒿艾也。逸以为白蒿。按艾蒿与白蒿不同。白蒿《诂》所谓蘩也,《诂》有采蘩,有采艾。《本草》有白蒿条,又别出艾叶条。《嘉祐图经》云:“艾初春布地生苗,茎类蒿,而叶背白;又云白蒿叶上有白毛,从初生至枯,白于众蒿,颇似细艾。按艾与白蒿相似耳,便以艾为白蒿,则误矣”。所论详尽,确当可信。本书亦有不足。吴氏之说,多出自《山海经》,而《山海经》一书所述多为异物灵怪,充满浓厚神话色彩,以此立论,难免失之怪诞。而且武断地称“三闾所称草木,多出于《山海经》,以《山海经》中草木来解释屈原作品中关于草木的使用含意,不免有背屈诗原旨。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批评吴氏称“然骚人寄兴,义不一端,琼枝若木之属,固有寓言;澧兰沅芷之类,亦多即目,必举其随时抒望,触物兴怀,悉引之大荒之外,使灵均所赋,悉出伯益之书,……是以好奇之过矣。”揭示屈原借草木以寄托胸怀,时有穿凿附会之弊。此书最早版本为宋庆元六年(1200)罗田县庠刊本,北京图书馆藏。乾隆四十一年(1776)方甘白手抄本,北京图书馆藏。乾隆四十五年(1780)《知不足斋丛书》本,浙江图书馆藏。1985年北京中华书局重排《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字鉴

    五卷。元李文仲(生卒年不详)撰。文仲长州(今江苏吴县)人,自谓“吴郡学生”,其字号、生平无考。这是正字的书,文仲续其从父世英《类韵》之作。世英以为六书之中惟假借难以解说,便撰辑《类韵》二十卷,以字为本

  • 少岳集

    四卷。明项元淇(约1580年前后在世)撰。项元淇,字子瞻,浙江秀水(今嘉兴)人。生卒年不详。南京太学生,谒选得上林录事。后以赀为光禄寺署丞。此集乃其弟元汴所刊。凡元汴与元淇唱和诸作亦附入。近体颇受适,

  • 北巡私记

    元刘佶撰。佶临川(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记至元二十八年(1368)闰七月二十八日至三十年(1370)正月共十七个月之事,为作者亲身闻见。当时明军逼近大都,元顺帝出逃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来诺

  • 靖海卫志

    十二卷,增补一卷。佚名纂。此志记事至清康熙六十年(1667)。按靖海古名普庵郡,明魏国公徐达平定东牟,草创卫治。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始筑石城。此志前后损坏,书中文字多漶漫,几不可识。全书十二卷增

  • 沈氏四声考

    二卷。清纪昀撰。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年自号石云,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官至协内大学士加太子少保,为《四库全书》总纂官,笔削考核一手删定《全书

  • 陈书

    三十六卷。姚思廉、姚察(均见前篇)撰。唐太宗贞观三年,姚思廉受诏撰梁、陈二史,魏徵总领其事。他是根据其父旧书稿,又采择史著撰成。陈朝是南朝的一个小朝廷,统治仅三十三年历史,全书只三十六卷,是《二十四史

  • 夷门广牍

    一百二十六卷。明周履靖(生卒年不详)撰。周履靖,字逸之,号梅颠道人,嘉兴(今浙江省嘉兴)人。周履靖生性嗜书,爱好金石,专力于古文辞的研究。他志趣博雅,曾自筑篱笆墙,将河流引入其内,杂植许多梅花、竹子,

  • 昭代典则

    二十八卷。明黄光升撰。光升字明举,晋江(今属福建)人。嘉靖进士。历官兵部侍郎。后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改督川、湖、贵州军务,擢刑部尚书。著有《昭代典则》。此书记明太祖起兵至穆宗隆庆六年(1352-15

  • 齐永明诸王孝经讲义

    一卷。无名氏撰。清马国翰编辑。是书隋志载齐永明三年东宫讲,永明中诸王讲及贺赐讲议《孝经义疏》各一卷。考《南齐书·文惠太子传》:“永明三年,于崇正殿讲孝经,少傅王俭以摘句令太仆周颙撰为义疏。五年冬,太子

  • 何子清先生遗文

    二卷。《附录》一卷。清何忠万(?-1880)撰。何忠万字子清,上元县(今江苏江宁)人。何忠万事亲孝,尝刲股和药,以疗母疾。然亦耆古绩学。与顺天府乡试后,侍父陕安道,署中佑治军书巡抚刘蓉重其才,力荐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