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禘祫辨误

禘祫辨误

二卷。清程廷祚(1691-1767)撰。廷祚字启生,号绵庄,江宁(今南京)人。著有《大易择言》、《彖爻求是说》。程氏释禘祫认为:大禘是殷祭。禘是祭宗庙而非祭天,王肃解诂远胜于郑笺。烝祭、尝祭必定将远近祖先合祭于太庙,以此表达敬意,大概推断祖先之意,也想象活着的人那样聚集一堂饮燕乐。这就是祫祭的意思。祫祭于亲庙尚不满足,因之进一步祫祭于毁庙。(未过高祖者为亲庙,过高祖者移神主于太庙中,称毁庙。)祫祭于毁庙尚不行,进而祫祭于太庙。祫祭之礼方毕。禘祭仅一种,祫祭实有两种。《礼记·曾子问》“祫于祖庙无虚主”这是烝祭、尝祭之祫祭,是小型祫祭,通用于天子、诸侯。《公羊传》“毁庙未毁调之主皆升于太祖”这是夏季举行的祫祭,是大型祫祭,只适用于天子,这种祫祭就是禘。自古来学者之失,在于认为禘祫不是时祭,同时“五年一禘”,“殷祭”等语又自《礼》纬书窜入《公羊传》,此后即谬种流传,人多不辨。该书首辨禘祫不在时祭之外,次言禘为夏季祭,再次辨《公羊传》“五年而再盛祭”。“殷祭”之误,再次辨郑玄、何休从《礼·纬》之误,再辨唐赵伯循一祭“以始祖配之”不兼群庙之误,再辨胡致堂天子仅有禘祭无祫祭之误。援引丰富,很有参考价值。该书现存道光五年(1825)东山草堂刻本。

猜你喜欢

  • 四书说约

    无卷数。明鹿善继(?一1642)撰。善继字伯顺,定兴(今河北定兴县)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追赠太常寺少卿,谥忠节。有《四书说约》、《无欲斋诗抄》。此书旨在宣扬王阳明心学,提倡“致良知”、“

  • 乐斋词

    一卷。宋向滈(一作镐)撰。滈字丰之,河内(今河南沁阳)人。生卒年未详,宋向皇后的后裔,才调绝高。甚贫窘,曾官县令。其诗有“人情甚似吴江冷,世路真如蜀道难”之句,为杨万里所奇,工词,著有《乐斋词》,一作

  • 灼薪剧谈

    二卷。明朱承爵(生卒年不详)撰。朱承爵,字子儋,盛年锐志进取,累试不利,遂放弃科第,多购图书,下帷发愤,以古文辞名于世,与唐寅、文征明相倡和。家多藏有鼎彝、名画,著有《鲤退稿》、《灼薪剧谈》等。此书成

  • 孝经安昌侯说

    一卷。张禹(?-前5)撰。清马国翰辑。张禹字子文,河内轵县(今河南济源县东南)人,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封安昌侯。专精《论语》,亦治《易》。著述有《论语章句》,一作《鲁安昌侯说》或《张侯论》,《孝经安

  • 艺风堂文集

    八卷。清缪荃孙(1844-1919)撰。缪荃孙字炎之、筱珊,号艺风,江苏江阴人。光绪二年(1876)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学部丞参上行走,图书馆馆长。其人尤专于金石目录之学,生平足迹半天下,搜藏及手拓碑

  • 中庸管窥

    一卷,明廖纪撰。廖纪事详《大学管窥》。此书将《中庸》分为二十五段,与朱熹《中庸章句》相同的仅十四段,余皆不同。比如以“中庸其至矣乎”以下二章为第三段,以“道其不行矣夫”二章为第四段,以“人皆曰子知”二

  • 论坐帖

    一卷。唐颜真卿书。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曾宫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等,封鲁郡公,有“颜鲁公”之称。颜真卿书法先学褚遂良,后学张旭。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

  • 祖述约义私绎

    一卷。无撰述人姓名。此书只录《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益稷》五篇,又删去了一大半经文,也不引训诂,可是此书释义却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如此书认为《尧典》中“钦明”等十八字,是总括帝尧

  • 众妙集

    一卷。宋赵师秀(约1204年前后在世)编。(见《清苑斋集》条)。此集录唐代五、七言律诗。上起沈佺期等七十六人,以五言居多,七言仅十分之一。此书毛晋曾刊、面世较晚,故为世人所罕论,但去取颇精审。此集前后

  • 上海掌故丛书第一集

    十四种,三十卷。上海通社编。丛书为上海通社诸人搜其乡贤所著、有关上海典章国故的著作,仿《毗陵文献》、《海陵丛刻》体例,刊刻而成。共收书十四种,除元人著作一种、明人著作一种外,其余均为清人所撰。其中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