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祭法

祭法

祭法:有虞氏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周人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瘘埋于泰折,祭地也;用骍犊。埋少牢于泰昭,祭时也;相近于坎坛,祭寒暑也。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也;四坎坛,祭四方也。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诸侯,在其地则祭之,亡其地则不祭。

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其万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此五代之所不变也,七代之所以更立者;郊、宗、祖;其余不变也。

天下有王,分地建国,置都立邑,设庙祧坛而祭之,乃为亲疏多少之数。是故:王立七庙,一坛,一。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庙,曰祖考庙;皆月祭之。远庙为祧,有二祧,享尝乃止。去祧为坛,去坛为,坛,有祷焉祭之;无祷,乃止。去曰鬼。诸侯立五庙,一坛一。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皆月祭之;显考庙,祖考庙,享尝乃止。去祖为坛,去坛为坛,有祷焉祭之,无祷乃止。去为鬼。大夫立三庙,二坛。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享尝乃止。显考祖考无庙,有祷焉,为坛祭之。去坛为鬼。适士二庙,一坛。曰考庙,曰王考庙,享尝乃止,显考无庙,有祷焉,为坛祭之。去坛为鬼。官师一庙,曰考庙。王考无庙而祭之,去王考为鬼。庶士庶人无庙,死曰鬼。

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王自为立社,曰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侯自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

王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溜,曰国门,曰国行,曰泰厉,曰户,曰灶。王自为立七祀。诸侯为国立五祀,曰司命,曰中溜,曰国门,曰国行,曰公厉。诸侯自立五祀。大夫立三祀:曰族厉,曰门、曰行。适士立二祀:曰门、曰行。士、庶人,立一起,或立户或立灶。

王下祭殇五;适子适孙造曾孙适玄孙适来孙。诸侯下祭三;大夫下祭二;适士及庶人,祭子而止。

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是故,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之以为社。帝喾能序星辰以著众;尧能赏均刑法以义终;舜勤众事而野死。鲧障洪水而殛死,禹能修鲧之功。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契为司徒而民成;冥勤其官而水死;汤以宽治民而除其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夫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山木川谷丘陵,民所取财用也。非此族也,不在祀典。

猜你喜欢

  • 拙尊园丛稿

    六卷。清黎庶昌(1837-1897)撰。黎庶昌,字莼斋,贵州遵义人。廪贡生。同治元年(1862),特赏知县,派曾国藩大营,与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合称曾门四弟子。光绪二年(1876),郭嵩焘出使欧洲,

  • 涧于诗集

    四卷。清张佩纶(1848-1903)撰。生平见《涧于文集》条。诗集由其遗孤张志潜校订,民国初年刊行,前有陈宝琛序。张佩纶夙心在经邦济世,但不甚致力于诗。不过,其谪戍边远,多故国飘零之感,而皆以诗鸣。其

  • 屈子说志

    正文六卷。卷首《征录》一卷,末附宋玉《九辩》等。清陈远新(生卒年事迹不详)撰。陈远新,字日又,高安(今江西高安)人,清诸生,此书从乾隆十三年(1748)秋开始撰写,花了近一年时间,在“读《骚》于今三十

  • 冤魂志

    见《还冤志》。

  • 说文提要校订

    二卷。近代金钺(生卒年不详)撰。金钺字劼卿,天津人,著作尚有《六书约言》、《说文提要增附》。是编乃校订陈建侯《说文提要》之作。编中于改定陈氏原本处,加“厶”识于原文之旁,于增补陈氏原本处,加“厶”识于

  • 陈氏易说

    四卷。清陈寿熊撰。陈寿熊字献青,又字子松。江苏震泽人。于周易研究甚深。著述颇丰。除本书外,还有《周易集义》、《读易汉学私记》、《读易启蒙》、《周易正义举正》、《周易本义笺》等。全书四卷,卷一为上经,卷

  • 姑苏名贤小记

    二卷。明文震孟(1574-1636)撰。文震孟字文起,号湛持,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学者。天启二年(1622)殿试第一,授修撰。因疏劾魏忠贤柄权乱政,受廷杖罢归。崇祯元年(1628)召充日讲官。讲筵最

  • 孟子外书补注

    四卷。清陈矩撰。矩字衡山,贵州贵阳人。官至知县。施彦士、林春溥都为《孟子外书》作注,但陈矩均未见。其征引群书与施林二家大略相同。唯《邵思姓解》一书,为施林所未见,而矩引之。“千年一圣”,矩引《周礼·大

  • 五代残唐

    见《残唐五代史演义传》

  • 马平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舒启修,吴光升纂。舒启,满洲正红旗人。举人,知县。吴光升,纂辑《柳州府志》同时纂辑此志。县旧无志,康熙六年(1667)阎侯志草二册,逾三十余载,邑人稍加补缀,又四十年马君就遗帙增损,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