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部韵略

礼部韵略

五卷。宋丁度、李淑等人修撰。丁度(990-1053)字公雅,祥符(今河南开封市)人,祖籍恩州清河(今河北清河县)。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登服勤词学科,为大理评事,通判通州,官至尚书右丞。卒赠吏部尚书,谥文简。撰修《礼部韵略》、《集韵》外,尚著作《龟鉴精义》三卷、《武经总要》四十卷。宋景德四年(1007年)曾编辑过一部《韵略》,王应麟《玉海》卷四十五云:“景德四年,龙图待制戚纶等,承诏详定考试声韵。纶等以殿中丞丘雍所定《切韵》‘同用’‘独用’例,及新定条例参正。按《崇文目》雍撰《韵略》五卷,略取《切韵》要字,备礼部科试。”戴震《声韵考》卷二云:“是时无《礼部韵略》之称,其书名《韵略》,与所校正《切韵》同日颁行,‘独用’‘同用’例不殊。明年,《切韵》改赐新名《广韵》,而《广韵》、《韵略》为景德、祥符间详略二书。”《韵略》一书已亡佚不传,内容无从详知,仅知这是一部备礼部科试所用之书,是删节《广韵》,摘取要字的略本,其韵例等当与《广韵》无异。是书由戚纶确定条例,由丘雍撰作,凡五卷。景佑四年(1037年)诏令丁度等人修订《韵略》而成《礼部韵略》。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以后,贡举之事由礼部管理,故官韵亦由礼部颁行,所以是书称《礼部韵略》,而所以称“略”者,乃“举子诗赋所常用,盖字书声韵之略也”(陈振孙《书录解题》)。《礼部韵略》“刊正窄韵十三处,许附近通用”。据顾炎武《音论》所言,《礼部韵略》与《广韵》主要区别在于:《广韵》平声二十“文”独用,二十一“殷”(欣)独用,《礼部韵略》二十“文”与“欣”通;《广韵》上声十八“吻”独用,十九“隐”独用,《礼部韵略》十八“吻”与“隐”通;《广韵》去声二十三“问”独用,二十四“焮”独用,《礼部韵略》二十三“问”与“焮”通;《广韵》入声八“物”独用,九“迄”独用,《礼部韵略》八“勿”与“迄”通。《礼部韵略》大量削减《广韵》所收“奇字”,全书只收九千五百九十个较常用的字,注释亦从简。因为“字即简约,义多雅训”,所以很受属文之士的欢迎,“学士歙然宗之”(清邵长蘅《韵略叙录》)。《礼部韵略》颁行以后,元祐中,孙谔、苏轼等曾再加详定。是书原本早已不存,现在传世的是它的几种修订本。

猜你喜欢

  • 嘉定县续志

    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范钟湘、陈传德修,金念祖、黄世祚纂。陈传德,民国间任嘉定县县长。金念祖,字聿修,邑人。清光绪十四年举人,官国史馆誊录、议叙、知县。此志承光绪志而续修,其意旨盖网罗光、宣两朝

  • 春秋列国表

    不分卷。清马骕(详见《左传事纬》)撰。马骤精通《春秋左氏传》,著有《左传事纬》十二卷、《绎史》一百六十卷、《春秋二十国年表》等。其中《春秋二十国年表》上起鲁隐公,下至获麟,将春秋时大小二十国的史事按年

  • 蒙古源流

    八卷。明末萨囊彻辰(1604-?)撰。萨囊彻辰,成吉思汗后裔,亦称小彻辰萨囊,鄂尔多斯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贵族。此书成于清康熙元年(1662),初为蒙文抄本,乾隆年间译为涩文。材料取自《红册》、《黄

  • 春秋穀梁传

    旧题穀梁赤(生卒不详)撰。《汉书·艺文志》有《穀梁传》十一卷,班固自注:“穀梁子,鲁人。”唐颜师古注以为名喜,并引汉应劭《风俗通》云:“子厦传穀梁赤。”据唐杨士勋《春秋穀梁传序疏》云:“穀梁子,名穀,

  • 史异编

    十七卷。明俞文龙编辑。文龙,晋江(今福建省晋江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该书将历代史书中所记载的灾祥神怪等汇集成编。《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既非占验之书,又无与学问之事,徒见其好怪而已。”版本不详。

  • 宸垣识略

    十六卷。清吴长元撰。吴长元,字太初,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乾隆时为布衣食客,屡为京朝士大夫仇校秘册,就其所见,撷具精华,著《天厨杂嚼》,未授梓,改名为《名胜观光计》。乾隆三十九年(1774),大学士英

  • 古欢录

    八卷。清王士祯(1634-1711)撰。王士祯本名士禛,因避胤禛(雍正)讳而改称士正,乾隆时诏命改士祯。字贻上,一字子真,号阮亭,又自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县西)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

  • 宋纪受终考

    三卷,明程敏政(1445-1500)撰。敏政字克勤。安徽休宁人。十岁时巡抚罗绮以神童举荐他到翰林院。成化年间中进士,由编修历左谕德,后又任东宫侍讲。弘治十二年(1499年),程敏政以礼部右侍郎与李东阳

  • 古韵通说

    二十卷。清龙启瑞撰。启瑞(1814-1858)字辑五,号翰臣,临桂(今广西临桂县)人。道光二十年(1841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累官至通政司副使、江西布政使。研精小学,尚著《尔雅经注集证》、《庄子字

  • 红薇馆吟稿

    一卷。清郭秉慧撰。郭秉慧,生卒年不详,字智珠,湖南湘谭人,李杭之妻。清代诗人。早逝。此书附于其姑郭润玉《簪花阁遗稿》之后,原名《红蔷馆吟稿》,有道光十九年(1839)刻本。书前有李星沅所作序言,共收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