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音义隐

礼记音义隐

一卷。谢氏撰,清马国翰辑。谢氏生卒年及事迹不详。马国翰依据《隋志》两次引用此书:一题一卷,谢氏撰;一题七卷,不著撰人名氏,认为谢氏由一卷扩充为七卷。又根据《唐志》载射慈《小戴礼记音》一卷,认为《隋志》列此书一卷在蔡邕《月令章句》下。七卷者在孙炎注之上,也许谢氏就是射慈。案:《困学纪闻·礼记类》引用《隋志》写作射氏,谢、射本来通用,但不云射慈。射氏果真由一卷扩充为七卷,《隋志》就应当接写,而不应该间以《礼记音》二卷,恐怕马说是不正确的。仍然依据《隋志》题谢氏,以表示缺疑,这是其谨慎之处。此书中认为啬夫主诸侯所赍币帛皮圭之礼,与《汉书·五行志》云啬夫掌皮吏相合。以羡为平道,与《既夕礼》贾疏云入圹道上无负土为羡道相合。其认为酳就是饭毕荡口,孔疏泥用浆曰漱用酒曰酳之义,认为此私客用酒以酳,不知对文则别,散文则酳亦谓漱口,荡、漱同义,谢说不能轻易破除。其认为某甫且字是且假借此字,案:假借就是承藉的意思。段玉裁《经韵楼集》且字考云,《说文》且荐也。凡承藉于下曰且,凡冠而字,只有一字,必五十而后以伯仲,故下一字所以承藉伯仲也。言伯某仲某,是称其字,单言某甫,是称其且字。因此,谢说实际上是段氏所本。全书摭拾不多,但条条都恰当,大概无可非议。大凡申注处,不得不列注文,只是注文应当径接经文,把谢说低一格提行。今把注文提行,将谢说径接于下,使人产生混淆,实乖体例。又列谢兹一节,不知谢兹就是射慈,仍然与缺疑之意不一致。大者为王鲔五句,乃郭璞《尔雅音义》,细读孔疏上下文自见,而一同辑入,这是没有对其进行谨慎地考察。此书有玉函山房本。

猜你喜欢

  • 月下偶谈

    一卷。宋末元初俞琬(约1253-约1314)撰。俞琬生平事迹详见《周易集说》。俞琬著《席上腐谈》,杂记名物,备述丹书。不知何人摘录其书数十条,别题《月下偶谈》。曹溶将其收入《学海类编》。可参考《席上腐

  • 亢桑子

    见《亢仓子》。

  • 虞氏易义补注

    二卷。清纪磊撰。虞翻易学博大精深,但其说支离琐碎,一般人难解其深意。清代张惠言著《周易虞氏义》多取郑玄之说对虞氏易学进行补注。但虞氏主纳甲,本于《参同契》,而郑氏则主爻辰,本于《乾凿度》,二者有本质的

  • 金石文字辨异

    十二卷。清邢澍撰。邢澍(约1752-1822)字雨民,一字佺山,阶州(今甘肃都武)人。官浙江候补知府。与孙星衍合撰有《寰宇访碑录》。邢澍从学于钱大昕,究心于金石文字。因文字变迁,由篆变隶,由隶变正书,

  • 吕忠穆公遗事

    一卷。作者不详。记宋吕颐浩事迹。吕颐浩(1071-1139),字元直,谥忠穆,高宗朝宰相。本书每条必曰“公于某事”云云。当为其后人所述。有《永乐大典》本、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孔继涵家抄本(现藏北

  • 周易补疏

    二卷。清焦循撰。焦氏精研易学,多所创见。其以王弼之学,虽尚空谈,而以六书通假来解经,尚未远于马郑诸家。此书系为订正孔颖达《周易正义》之舛漏。颇能补孔氏正义之失,有参考价值。其自序称“弼或可由一隙贯通”

  • 霞城集

    二十四卷。明程诰(约1497前后在世)撰。程诰字自邑,歙县(今安徽)人(生卒年均不详)。生平好游,所至山川都邑,辄纪以诗。著有《霞城集》。本集共诗二十四卷。卷帙虽多,然亦瑕瑜互见。朱彝尊《静志居诗话》

  • 罘罳草堂诗集

    四卷。清隆观易(约1837-1878)撰。隆观易,字无誉,湖南宁乡人。未入仕途。其父为当地豪强所中伤至死,他避仇深山达二、三十年之久,穷困潦倒,每日与二三相知、不涉世事者作诗以排遣幽忧。后知遇同乡人廖

  • 分隶偶存

    二卷。清万经撰。万经(约1660-1743),字授一,号九沙,鄞县(今属浙江省)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上卷首作书法,次作分隶书法,次论分隶,次论汉唐分隶同异,最后为汉魏碑考。

  • 伊犁总统事略

    十二卷。清松筠撰。松筠(1753-1835),字湘浦,玛拉特氏。蒙古正蓝旗人。官至东阁大学士,屡黜屡起,以都统衔休致,殁晋太子太保衔,照尚书例赐恤,谥文清。是书汇集了松筠、祁韵士等考证西北舆地之作。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