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质疑

礼记质疑

四十九卷。清郭嵩焘(1818-1891)撰。嵩焘,字伯琛,号筠仙,一号玉池老人,湖南湘阴县(今湘阴县)人。早年就读长沙岳麓书院,与曾国藩为至交。1847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兵部左侍郎,苏松粮道,两淮盐运史,广东巡抚,福建按察史等职。作为有远见有抱负的政治家,他辅助僧格林沁修建防御设施,以抵抗英法联军入侵。任广东巡抚时,简化征税手续,平息海盗,改善与西方列强的关系等等,政绩斐然。1976年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出使英国,成为近代中国出使西方的第一个公使。出任公使期间,力主清政府引进机器、铁路及其它西方事物,但均遭至顽固派的反对抵制而终不得志。1978年他授命兼任法国公使,同年秋被招回国。自知有杀身之祸,托病直返家乡。晚年主要从事著述,书房题作“养知书屋”,以养知先生而名闻于世。嵩焘著书除《礼记质疑》外,主要还有《大学质疑》一卷,《中庸质疑》二卷,《周易释例》、《毛诗正义》、《使西纪程》,《郭侍郎洋务文抄》、《罪言存略》、《郭嵩焘日论》、《湘阴县图志》、《会合联吟集》、《读书记》若干卷。《养知书屋全集》收诗、文、奏折共五十五卷。郭氏读《礼记》,心有所疑,疑有所思,思有所获,因而作《礼记质疑》四十九卷。郭氏在自序中云:“孔子后千余年而郑君出,由宋以前言礼者受范焉,又千余年而朱子出,由元以至于今言礼者受范焉。政教所趋,人心所向,凡所著书与其行礼之实,确守而尊事之,莫敢违越。而独《礼记》之传授,持之有本,其异于郑说者终无几也。国朝诸儒,创立汉学宋学之名,援其说以诋程朱,而郑学乃大显。讨论研习之深,精义之发于人心,亦足上揜前贤矣。而援引传会,屈经以从其说者,盖亦多也。乃若斟酌古今,以求当于理,有宋诸子之所长也。是其学兼存汉宋,无所依阿。”郭氏于序中言明创作宗旨,亦不偏从汉儒,亦不盲从程朱之学,无门户之见,无骑墙之心,唯求合理,乃得心之所安。故于经文,以郑朱之说为主,但于一字一句,又反复推敲,细加考求,认真整理。对《礼记》注疏未当者,则旁征博引,遍览群经,证之六书,而为之说解。故全书有以朱熹之说易郑注孔疏者,也有兼存郑注孔疏而不取宋儒之说者。也有郭氏独抒己见,见识卓然者。于《礼记》经文之阐明发挥,几复无遗。郭氏治经态度之严谨公正尤为后世之榜样也。此书有光绪十六年(1890)刊本传世。

猜你喜欢

  • 左传五十凡例

    二卷。清骆成駫撰。成駫,资中(今属四川省)人。该书研究《左传》中的凡例。据晋人杜预说,《春秋》“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仲尼从而修之,以成一经之通体。”(《春秋序》),总结出

  • 论语足征记

    二卷。清崔适撰。适字适之,浙江吴兴人。清光绪举人。毕业于诂经精舍,为俞樾的高足。是书前有崔适的自序,其认为汉宣帝时,齐人王吉为齐论作传,鲁人龚奋为鲁论作传。西汉末古论始出,其传为刘歆所作,歆托名为孔安

  • 晋江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方鼎修,朱开元纂。方鼎,乾隆年间,任晋江县知县。朱开元定南金,曾任晋江县教谕。《晋江县志》乾隆三十年(1765)刻印。共十六卷,分为:卷一舆地志;卷二规制志;卷三版籍志;卷四学校志;

  • 元典章

    全名《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元代政书。不署撰人姓名。在元成宗时期,曾规定各地官府抄集中统以来的律会条文,并置簿编写检举,作为官吏遵循的依据。至英宗时,又加以续辑。《元典章》就是这样一种地方胥吏记抄法会全

  • 禹贡郑注略例

    一卷。清何秋涛(1824-1862年)撰。何秋涛字愿船,福建光泽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官刑部主事。何秋涛曾主讲保定莲池书院,其主要著作有《朔方备乘》、《王会篇笺释》、《校正元圣武亲征录》、

  • 鸥汀长古集

    二卷。《前集》二卷。《别集》二卷。《续集》一卷。《渔啸集》二卷。《顿诗》一卷。明顿锐(约1522年前后在世)撰。顿锐,字叔养,涿州(今河北涿县一带)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官代府右长史。锐少负诗

  • 方言注

    十三卷。东晋郭璞注。郭璞生平见“尔雅注疏”。《方言》注本,以郭注为最早。今本《方言注》十三卷。然郭氏《方言注序》谓《方言》有“三五之篇”,刘歆与扬雄往来书亦说《方言》十五卷。然《隋书·经籍志》与新旧《

  • 音韵同异辨

    八卷。清单可琪撰。可琪字东圃,山东高密人。是编为防止考试误用韵字而编辑。旨在分辨韵字同异,所载俱系不同韵部兼收之字,或平韵兼收,或仄韵兼收,或平仄韵兼收。所释音义俱本《佩文韵府》及《康熙字典》,择其音

  • 古经算学三解

    十六卷。清王思绶(生卒年不详)撰辑。王思绶字印侯,通州(今北京通县)人。中国古代经书中记载天象甚多,如《周礼·月令记》中记述中星(即北斗星座)变化;《春秋》中有关于节气分界点的讨论。不过由于这些古经书

  • 武夷杂记

    一卷。明吴栻撰。武夷山,位福建省崇安县境内。此篇文字颇喜好新颖,未尽稳惬。如书中载:凡山不峻不怪,而武夷峻,不断不奇,而武夷断。多连则庸,多平则腐,武夷无庸腐态,似千螺万髻,含晓日,皆带金末碧,以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