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约选

礼记约选

六卷。清张官德(生卒年不详)撰。官德,湖北武昌县(今武汉市)人。于七十六岁时,辑定《礼记约选》六卷。书首有官德自序。序云:“孔子订礼乐,不幸而火于秦,《礼记》一书,未经手定,其中不无可疑。历代先儒,各有论辨,散见诸书。其原本可疑者未删。官德行乖学浅,何敢言礼。不过因袭前贤所议,选其至精无疑者,约而编之,以为童蒙便读之资。自知僭儗,罪无可逃,然乾以易知,坤以简能,圣人赞易,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原取乎约。区区苦衷,亦窃附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之遗云云。”(末题光绪七年(1881)八月寿昌张官德叙于养源堂之东兰轩)序后为凡例,正文首例《鲁公问》篇,有跋言明此篇刊于篇首之意,在于取《中庸》君子之道,造端夫妇,因而以是篇论大婚与合。是书卷一为《鲁公问》,《曲礼》上下。卷二为《檀弓》上下《王制》。卷三为《月令》、《仲尼燕居》、《孔子闲居》、《缁衣》、《文王世子》。卷四为《礼运》、《礼器》、《郊特牲》、《内则》。卷五为《问丧》、《三年问》、《儒行》、《冠仪》、《昏义》、《乡饮酒》、《射义》、《燕义》、《聘义》、《玉藻》、《祭义》。卷六为《经解》、《坊记》、《学记》、《表记》、《乐记》。末有官德自跋。经学以汉儒训诂、宋书义理为大宗,注释《礼经》者亦多本此。但自唐宋以后,疑经删经者亦多。《礼记》诸篇,本多出自周秦时代诸儒生记录圣览的言论,殷周的制度,本无定论,比较庞杂。故后儒对此编改次第,删减文字者尤多。如刘向《别录》本按礼类而分卷,潘相等编撰诸书,即本于刘氏。又王柘谓《礼运》是道家之言。宋儒则不信孔氏三世出妻之说。甚至还有认为《明堂位》褒举失实的。还有任意删削《礼经》的,如为举业而编撰《礼》书,则多删涉丧服丧礼者。张氏《礼记约选》既为童蒙读物,则更趋向简约,因而于《礼记》删削尤多。如《祭法》《祭统》,张氏以为其浅嬾烦琐,于古今不适用,因而删削。又以为《曾子问》纯是假托,《丧大记》《小记》及《大传》各篇,不近情理,因而皆删之不录。但对郑注则尽录,以明其尊崇正学,不昧师承之心意。是书在篇章次第编排上,本于刘向《别录》本。又有凡例末言批驳疵缪,则主要本于御篡及诸名家各书,以表白自己非臆断经文,均有所承及断据。张氏作《礼记约选》“因袭前贤所议,选至精无疑者”录之,亦可谓治礼经及推广礼仪之一大功臣也。此书有光绪年间刊本问世。

猜你喜欢

  • 深宁年谱

    一卷。清张大昌(生卒年不详)撰。该书记南宋大儒王应麟事实。就钱大昕与陈仅各撰《王深宁年谱》分别取舍,又复广为搜集考证而成,增益颇多。谱后记所著书目,并著其存佚。复录陈著、袁楠、郑觉民、全祖望等诗文记述

  • 周易晓义

    九卷。清唐一麟撰。唐一麟宜兴人。由贡生而官至江宁府学训导。此书成于乾隆十三年(1748)。大旨主于义理,与《本义》没有太大的异同,只是不取朱子卦变之说。《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 步雪初声

    一卷。明张瘦郎撰。张瘦郎字野青,黄州(今湖北新洲)人。生卒年未详。据冯梦龙《序》称:“野青少负隽才,所步《花间集》韵,既已夺宋人之席,复染指南北调,感叹成帙。浪仙从而和之,斯道其不孤。楚人素不解冰青,

  • 家规辑要

    无卷数。明胡爌(详见《拾遗录》条)撰。此书仿《温公家规》、《吕氏乡约》之意,采辑旧文,排纂成编。内容非常浅显,大概为中人以下而作也。有明刊本。

  • 江村销夏录

    三卷。清高士奇(生平详见《春秋地名考略》)撰。此书是高士奇告归平湖之日,以所见法书名画,考其源流,记其绢素长短广狭,后人题跋图记等,一一记载而成此书。其体例很象《铁网珊瑚》和《清河书画舫》,稍有不同的

  • 春秋识小录

    九卷。清程廷祚(详见《大易择言》)撰。此书为考证《春秋》经传之职官,地名、人名之作。凡《职官考略》五卷,《地名辨异》三卷,《人名辨异》三卷。《职官考略》首为数国共有之官,次为一国特有之官,皆分列排纂。

  • 雅乐发微

    八卷。明张敔(生卒年不详)撰。张敔铙州(今属江西)人,官至礼部员外郎,精通律历。张敔论乐大旨以入声最低者为黄钟,最高者为应钟之变宫。是书自元声正半律之法以至乐器、乐歌、悬图舞表无不具备。后面又有《雅义

  • 顺斋先生闲居丛稿

    二十六卷。元蒲道源(1260-1336)撰。蒲道源,字得之,号顺斋。兴元(今属陕西)人。初为郡学正。皇庆中征为国史院编修官,进国子博士。不求仕宦,平时闲居之日为多,因此其子机裒辑父遗稿,题为此名。内诗

  • 诗经贯解

    四卷。清徐寿基撰。寿基生平籍贯及事迹皆不详。书前有“便蒙易晓”四字,标明著书之宗旨。在诗题之下引录朱子《集传》大意,在诗篇之后又节取小序之要言,更兼在各句之上下,添入适当的字词文意,使人能通读理解。对

  • 凝斋笔语

    一卷。明王鸿儒(生卒年不详)撰。王鸿儒字懋学,南阳(今属河南)人。少工书,家贫,为本府书佐。成化二十三年(1487)第进士,累擢山西副使。武宗时迁南京户部尚书。王鸿儒清正自持,为学务穷理致用,为世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