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授读

礼记授读

十一卷。清熊松之(生卒年不详)撰。松之,字子容,高安(今江西省高安县)人。道光举人。历任浙江诸暨、慈溪、天台、富阳知县,官至周知。参加编撰《江西通志》。为官有惠政。生平嗜学,尤精通《礼》经。著《礼记授读》十一卷,未竟而卒。书为其孙熊埴影印。书首有徐世昌,柯劭忞、薛时雨三人作的序。劭忞序言明松之创作意旨及是书特点:治小戴礼学,近世朱氏彬《礼记训篡》,本为作义疏之长编,博引诸家,采择评审,大抵羽翼郑学,疏通古义,而无自抒心得之处。郭氏嵩焘《礼记质疑》,往往自逞胸臆,故与前人为难,诋之者,谓质无可质,疑无可疑?其受同时之抨击如此。然苦心探索,其独创之见,亦有不可废者。高安熊子容先生,《礼记授读》,以郑学为标准,以陆《释义》孔疏为津逮,盖先生之意,欲使学者由浅而深,由训诂而推之名物象数,而之义理,虽曰家熟读本,而治经之途径备。治小戴之学盖未有及先生者,惜未成而已捐馆舍,然标明宗旨,发挥义例,使后学有门径可循,其必传后世无疑也(末题庚午春正月,柯劭忞谨识)。对熊氏《礼记授读》评价颇高。书首还有作者自序。是书为熊氏未成之稿本。自《曲礼》至《玉藻》而止,共十一卷。《经文·曲礼》首节,即不全录,也许影印者皆据熊氏自辑之本,下皆仿此。但郑注则全录。孔疏则有删择,例言已述明。宋元诸儒,则多录朱子之说,闻录钦定御案。清代治经者甚多,注释《三礼》者,多采汉注孔疏,而不轻引御案。因治学应兼采旁收,而引御案则近于别黑白而定一尊,是治学之大忌也。而熊氏作是书则引御案较多。但其超越处在他引御案并不妨碍他重郑注,于宋明人注解亦多折衷采用,故自有其成就也。惜影印是书者据熊氏手指,而未录此经全文,于初学者颇不方便。

猜你喜欢

  • 论衡

    三十卷。东汉时王充(27-100年)所撰。王充出身于细族孤门,自幼好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据《后汉书·王充传》记载,王充曾一度受学于班彪,中年在县、郡皆任功曹小吏,入州为从事、治中诸官。晚年罢州

  • 四书会解

    不分卷。清綦沣编辑。沣字汇东,山东利津(今山东利津)人。此书首有戴均元序,又有綦沣自序及凡例。是书每章之前有全旨,每节之后有析讲,大旨以朱子为宗;《朱子或问》、《朱子语类》中未定之说与注间不合者,则以

  • 畦乐诗集

    一卷。明梁兰撰。梁兰,字庭秀,又字不移,江西泰和人,生卒年不详。梁兰是右赞善梁潜之父。田居不仕,布衣终身,常与故人寻山水之乐,饮酒赋诗,并于邑西柳溪上辟畦蔬,杂植花竹,筑室其中,逍遥自得,梁兰以畦乐自

  • 范太史集

    五十五卷。宋范祖禹(1041-1098)撰。范祖禹,字淳甫,一字梦得,成都华阳(今四川双流县)人。祖禹少孤,由叔祖范镇抚养,闭门读书。后举进士甲科。曾从司马光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达十五年之久。书成,

  • 孝经正文

    一卷,内传一卷。外传 三卷。清李之素(生卒年不详)撰。李之素,字定庵,麻城(今属湖北)人。事迹不详。该书成于康熙十五年(1676)。以朱熹《古文孝经刊误》为本。首为正文一卷,经文每章之后,缀以注释数语

  • 刊谬正俗

    《匡谬正俗》宋人书目多称《刊谬正俗》或《纠谬正俗》,盖避太祖讳也。详见“匡谬正俗”。

  • 诗经讲义

    十二卷。补遗三卷。朝鲜丁若镛(1762-1836)撰。丁若镛字美庸,号茶山,又号与犹堂,朝鲜李朝文学家、哲学家、实学派的集大成者。著作编为《与犹堂全书》传世。《诗经讲义》为《与犹堂全书》第一卷至第四卷

  • 春秋私考

    三十六卷。明季本(见《易学四同》)撰。季本不信《三传》,故于该书释经时,杜撰事实,改易旧文,皆摧破不遗余力,而自为之说。如说惠公仲子非桓公子之母、盗杀郑三卿是晋人派刺客杀之等等,故朱彝尊驳正曰:“近代

  • 四书纪疑录

    六卷。清凌扬藻撰。凌扬藻,字誉钊,广东番禺(今广东番禺)人。是书首辨书名,言唐人统称四库书为四书,四书之合始于无垢张氏,而朱子所注《大学》、《中庸》则曰《章句》、《或问》,《论语》、《孟子》则曰集注,

  • 孟子年谱

    一卷。旧题元程复心撰,实即明人谭贞默所作,而伪题元人耳(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该书是将《孟子》七篇按年编排,分隶于孟子年谱之内。事多牵合。书中认为孟子为邹人非邹国,而是陬邑,然缺乏有力证据。该书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