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硕松堂读易记

硕松堂读易记

十六卷。清邱仰文撰。仰文字襄周,号省斋,雍正进士,山东滋阳(今兖州)人,官至定远知县,著有《省斋自存草》、《读易记》。其说易以宋儒义理为宗,于程传极为推崇。其对汉魏以诸家所作评述,均不见中允,而于程朱则极见崇尚,其于易理亦极疏浅,多浮泛之议论。今存乾隆刊本。

猜你喜欢

  • 画眉笔谈

    一卷。清陈均撰。陈均,字康畴,歙县(今安徽歙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作有《画眉笔谈》。是书主要内容为记载豢养画眉之事。书中内容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其列入存目,不过只是

  • 毛文简集

    二卷。明毛澄(1461-1523)撰。毛澄,字宪清,号白斋,晚年更号三江,昆山(一作太仓)(今江苏昆山县)人。明弘治六年(1493)进士第一,授修撰,累官至礼部尚书。是集二卷皆杂文之属。明李维桢序称“

  • 甬上耆旧诗

    三十卷。清胡文学(生平见《疏稿》)编。此书为历代地方诗歌总集,是明州(今浙江宁波)地方的诗歌选集。此诗集是以清初李邺嗣所作《甬上耆旧传》为线索,广泛收罗历代明州诗歌,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共收集作家四百

  • 卧月轩稿

    三卷。明顾若璞(约1635前后在世)撰。顾若璞,字和知,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上林署丞顾永白女。督学黄荫庸长子茂悟之妻。生卒年不详。若璞生而夙慧,幼读诗书,丈夫茂悟若璞亦工于古文辞,早卒,遗二子,赖若

  • 韵学大成

    ① 十二卷。又称《古今名家韵学渊海大成》,明李攀龙撰,唐顺之校正。李攀龙字于麟,济南人。以诗名于时,尚著《沧溟集》、《古今诗删》等书。是书为学者作诗检韵脚查故实而撰,按平水韵编次,兼注《广韵》韵部于下

  • 尚书疏衍

    四卷。明陈第(详见《伏羲图赞》)撰。此书前有自序一篇,其序称“少受《尚书》,读经不读传注,口诵心维,得其意于深思者颇多,后乃参取古今注疏,而以素得于深思者附著之。”第博学聪悟,治《尚书》径自经文入手,

  • 海国图志

    一百卷。清魏源(1794-1857)撰。魏源原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曾任内阁中书,从武进刘逢禄学《公羊》,通今文家说。道光二十一年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参加浙东抗英斗争

  • 躬厚堂诗录

    十四卷。《杂文》八卷。清张金镛(1805-1860)撰。张金镛,字笙伯,本名敦瞿,字良甫,号海门,一号忍龛,自名其室为躬厚之堂。浙江平湖(今嘉兴)人。道光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文渊阁枚理、国

  • 观象占玩

    五十卷。旧本题李淳风撰。李淳风为唐代人,精天文历算,其生平详见《周髀算经》。《四库全书总目》援引新旧《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及《书录解题》、《读书敏求记》所载李氏著作后云:“夫古书日亡而日少

  • 六书分毫

    三卷。清李调元(1734-?)撰。调元字羹堂、赞庵、鹤洲,号雨村、墨庄、童山蠢翁,绵州(治今四川绵阳)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历任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著作尚有《雨村曲话》、《制义科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