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石室秘录

石室秘录

六卷。清陈士铎(生卒年不详)撰。陈士铎字敬之,号远公,又名朱子华,自号大雅堂主人。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约生于明代天启年间,卒于清康熙末年。陈氏自幼家贫,读史书,后因不得志而弃儒业医。读医书几十年,精通医理,辨证精细,施治灵活,颇有医名。其祖父平素喜好方术,遗有家传秘本。其著述有《辨证录》、《内经素问新编》、《灵枢新编》、《本草新编》、《六气新编》、《外经微言》等。本书托名岐伯所传,张仲景、华佗、秦越人、孙思邈等发明,雷公增补。书首有三序,亦题岐伯、张仲景、吕道人撰。岐伯自号“中清殿下弘室秘录无上天真大帝直君”,张仲景自号“职拜广蕴真人”。事涉离奇,殊为诡诞,故名之《石室秘录》。有人认为此书实际系傅青主的遗著,后经陈士铎整理而成,亦有人认为傅青主著作是从本书中摘录。此书卷一至卷五不分病证、脉象,统述正医、反医、内治、外治、急治、缓治、正治、反治等一百二十八法,卷五后半部论及阴阳五行,经络气血、脏腑、诊断及儿科论证等,卷六为伤寒、杂病类证治。书中后附方剂、验方等。所论多有独到之处,新意颇多。如言治则,除内治、外治、劳治、逸治外,又有因人而治的男女治法、老少治法、产前产后治法、贫富治法等。因时而治的春、夏、秋、冬治法,因地而治的东、西、南、北治法,因病而治的寒治、热治、正治、反治法等。论述方剂亦十分精妙,如分析“补中益气汤”,称其“妙在用柴胡、升麻二味”,“去参、芪则柴、麻无力”,颇合临床实际。如“霸治法”治疗大渴、大吐、大泻等急症,“吸治法”治疗产后胎盘不下、脱肛;“缚治法”治疗肺痈等,均有胆识。论精神疗法,析乌梅止虫痛和饥时服去虫药之理等,于后世均有参考价值。陈氏提出了治痿症不独取阳明,更重补肾等观点,颇有发明之处。全书内容繁富,确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但因诡称前圣所授,间有鬼神、报应等荒诞之语,亦受到后人批评。《四库全书总目》评曰:“方术家固多依托,然未有怪妄至此者,亦拙于作伪矣。”有康熙二十六年(1687)本澄堂初刊本,康熙二十八年(1689)明德堂刊本,雍正八年(1730)广陵萱永堂镌本,1955年锦章书局石印本。

猜你喜欢

  • 礼说

    ① 十四卷。清惠士奇(1672-1741)撰。惠士奇字天牧、仲儒,晚号半农居士,人称红豆先生,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康熙间进士,康、雍、乾间历仕。早年兼治经史,晚年尤邃经学。任广东学正,倡导经学,

  • 重修胶州志

    四十卷。清张同声修,李图等纂。张同声字振之,安徽桐城人,道光二十三年(1843)任胶州知州。李图字少白,一字少伯,山东掖县人,清代后期山东著名的方志学家。曾任胶西书院山长,济南泺源书院主讲。山东博兴县

  • 祁阳县志

    ①八卷。李莳修,旷敏本纂。李莳,字环青,号七松,浙江钱塘(今属浙江杭州)人,举人,曾任祁阳县知县。旷敏本,翰林院庶吉士。《祁阳县志》乾隆三十年(1765)刻本。共八卷。分为:卷一,舆图、星野、沿革、山

  • 述本堂诗集

    十八卷。清方登峄(约1698年前后在世)、方式济(约1723年前后)、方观承(1698-1768)三代人合撰。方登峄,字凫宗,号屏垢,安徽桐城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贡生,官至工部主事,为戴名世所

  • 观堂遗墨

    二卷。王国维(1877-1927)撰。此编为民国海宁人陈海乾所辑。上卷系彝器图谱题识之文,虽多应酬之作,然见识颇高。与《观堂集林》相比较,亦别具旨趣。如《周玉刀跋》实即《观堂集林陈实说齐侯二壶跋》,惟

  • 古本大学分科详释

    九卷。廖袭华撰。袭华字葆珉,贵州印江(今贵州印江)人。书分九卷。一卷解释字义,二卷解释章法,三卷解释读法,四卷解释炼句,五卷解释炼字,六卷解释炼笔,七卷解释炼意,八卷解释炼局,此关于作文者。九卷解释诚

  • 南陔堂诗集

    十二卷。清徐以升(约1738年前后在世)撰。徐以升字阶五,号恕斋,德清(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详。雍正元年(1723)进士,官至广东按察使。工诗。是集凡十二卷。为其孙徐天柱、徐天骥所刊。分年编次。

  • 琐语

    一卷。清章恺(生卒年不详)撰。章恺字虞仲,江苏嘉善(今属浙江省)人,乾隆乙丑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本书附于文集后,共收入《易》十七则,《书》十八则,《诗》三十九则,《左传》十二则,辨异正讹,一丝不苟。尤

  • 法教佩珠

    二卷。明林有麟(详见《青莲舫琴雅》条)撰。此书成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杂采儒先格言及二氏因果报应之语,汇为二卷。书首有许乐善序,称此书“撷菁华于三教,漱芳润于百家。”由此知其内容杂以释、道诸

  • 春秋备览

    二册。明魏谦吉(生卒年不详)撰。谦吉字槐川,柏乡(今河北柏乡)人,嘉靖戊戌(1538)进士,历官兵部右侍郎,赠都察院右都御史。该书《经义考》著录为二卷。书中不载经文,也不释全经,有所论说则分条胪列,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