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难录

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难录

三卷。题“墨憨斋新编”。墨憨斋为冯梦龙斋号,则知作者为冯梦龙(详见《古今小说》)。该书为长篇传记小说,叙明代弘治、正德、嘉靖年间著名学者、教育家、哲学家、政治家王守仁(称阳明先生)的一生事迹。全书按时间顺序叙述,从王守仁出生开始,述及入仕,弘治十五年返故乡余姚,于四明山阳明洞筑室治学,遂自号“阳明先生”。接着重点描写的几件大事是:抗疏得罪专权太监刘瑾,下狱;镇压、招抚江西等地的农民起义多起,功勋卓著;平定江西南昌宁王谋叛的“宸濠之乱”。全书终于王守仁之死。该书以长篇写一人故事,虽为小说,但叙事基本与史实相合,与《包公案》、《海公案》那样多出传说虚构截然别一种笔法。也收录王守仁一些诗作,但不甚着意王守仁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哲学思想和教育业绩,而以其富有传奇性的政绩为叙事主要线索。尤其是平定“宸濠之乱”部分,叙述精彩:王守仁在去南昌贺宁王诞辰途中闻变,当机立断发檄调兵,指挥调度有方,十四天里就将一场可能席卷全国的争王位大乱止息于初发阶段,显示了王守仁过人胆略和强烈的责任感。总观全书,十分成功地塑造了王守仁这一忠于国家民族的封建官吏形象。同时也客观上反映出了明中叶的朝政腐败、官员贪婪无耻。如太监刘瑾专权;再如王守仁已平“宸濠之乱”而许泰、江彬、张忠等“耻于无功”,仍怂恿皇帝“御驾亲征”,而明武宗竞也欣然前去借机游观江南山水景致。尤荒唐的是明武宗竟令王守仁将已擒获的叛乱亲王朱宸濠放归鄱阳湖,待他“御驾亲擒”;而张忠、许泰又以搜捕余党为由,入南昌城索贿和劫掠。亏得王守仁以大局为念,在报捷文书中将功归于许泰、江彬、张忠等,并将擒获的叛乱首领移交,方才罢息事态。在这一故事中,明显让人看到朱明王朝政治几同儿戏。总之,该书是古代写人物小说中较有特色的一部,亦显示了冯梦龙小说创作中一个很少为人熟知的侧面。其书原刊本国内久佚,日本有刊本流传。黑龙江省图书馆藏有一种日本庆应纪元乙丑(1865)晚夏弘毅馆刊本,从书中文字避讳朱由检名字来看,其所据原刊本当出崇祯年间。

猜你喜欢

  • 通纪集略

    五卷。明钟惺(1574-1624)撰。惺字伯敬,号退谷、晚知居士,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万历进士。累官至福建提学佥事。另著有《史怀》、《古书归》、《唐诗归》、《诗合考》、《隐秀轩集》等。该书上起太

  • 古今善言

    一卷。东晋南朝时范泰(?-428)撰。泰字伯伦,顺阳(今属河南省)人。初仕晋,为太学博士,后入宋,任金紫光禄大夫,元嘉三年(426),进侍中,国子祭酒等职。据《南史·范泰传》载,泰一生博览篇籍,好为文

  • 春秋世族志略

    不分卷。清姚东升撰。东升字晓山,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始末不详。考《春秋世族志略》多引陈厚耀《春秋世族谱》,则生于陈厚耀以后。又作者有《读左一隅》,自序题“嘉庆强圉亦奋若秋”,则东升为乾隆、嘉庆时人。

  • 四声均(韵)和表

    五卷。清洪榜撰。洪榜字汝堂,一字初堂,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天津召试第一,授内阁中书,年三十五卒。少与同郡戴震、金榜友善,粹于经学,尚著《易述赞》、《示儿切语》、《周易古义录

  • 诗经逢原

    十卷。清胡文英(生卒年不详)撰。文英字绳崖,江苏武进(在今江苏南部)人,生平事迹不详。著有《诗经逢原》、《诗考补》、《诗疑义释》、《诗疏补遗》、《毛诗通义》、《屈骚指掌》、《庄子独见》诸书。是编书前总

  • 孝经中契

    一卷。清马国翰(详见《孝经雌雄图》)编辑。是书引《路史》“孔子见孝经文成而天道立,乃斋以白之天,则玄云涌北极,紫宫开北门,角亢星北落司命。天使书题,号云孝经篇目。玄神辰裔,某知元命,使阳衢乘此麟,下告

  • 四书经史摘证

    七卷。清宋继种撰。是书摘四书中各句,杂引经史,以为之证。虽于训诂义理,均无所当,但使读四书者,比类参观,获取法之益。书中多记故事,引读书之趣。唯后附制艺,猥俗可厌。书为坊间通行本。该书有道光二十四年(

  • 宋四六话

    十二卷。清彭元瑞(1731-1803)编。彭元瑞字掌仍,一字辑五,号云楣,江西南昌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赠太子太保,与纪昀齐名,同为乾隆时名臣。著有《经进稿》及《

  • 证人社约言

    一卷。明刘宗周(见《圣学宗要》)撰。作者初以顺天府尹罢归,与陶奭龄讲学于王守仁祠,以《证人》名其堂。此书为其条诫。首为《社学檄》,题为辛未三月,即崇祯四年(1631)所作。次为《约言》十则、《约戒》十

  • 荆州驻防八旗志

    十七卷。清希元撰。希元,蒙古正黄旗人,袭一等继勇候,历官荆州左翼副都统,杭州荆州江宁吉林福州将军兼署闽浙总督。是书卷首载纂修衔名、满营军署左右都统府书院图等。卷一为宸翰,卷二、卷三为敕谕,卷四为建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