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畏斋存稿

畏斋存稿

二卷。明林鹗(约1466前后在世)撰。林鹗,字一鹗,别字畏斋,浙江黄岩人,生卒年不详。景泰二年(1451)进士。授御史,出知镇江府,调苏州历左右布政使。成化中,擢南京刑部右侍郎。嘉靖中,御史赵大佑上其节行。赠刑部尚书,谥恭肃。事迹详《明史》本传。此编上卷凡古今体诗一百二十五首。下卷为祭文三篇、书三十余篇。与《台州外书》称其集仅数卷,具载当时疏稿云云不合。然谢文恭称其历官三十年,陈谏谕俗之类皆所宜有。而此稿未见,则表明原本无奏疏稿。戚学标所见应为其他刻本。鹗殁后,其子裒集遗稿,仅得诗文三十四首。首录诰敕谕祭文。末附赠挽碑铭诸作。谢铎为之序。正德八年(1513)刊于寿州官舍。同郡莆田林俊为之序,嘉靖三十七年(1558)版毁于兵燹。至万历五年1577(1566)会孙元口为湖州教授,取原本增订省并刻之,即此本。《(弘治)赤城志》称《畏斋存稿》有钞本不言其卷数。《千顷堂书目》载作十卷,《明史艺文志》、《(雍正)浙江通志》均承其说。可能另有十卷刻本存世。鹗文明白笃实,不涉玄虚,直抒胸臆,不以研炼见长。诗则和平雅正。虽未能并驾青田,亦为一时之隽才。有明万历刻本。

猜你喜欢

  • 仪礼注疏

    十七卷。西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郑玄、贾公彦生平事迹详见《周礼注疏》。《仪礼》原名《礼》,汉称《士礼》,晋始称《仪礼》,相对于《礼记》称《礼经》。是一部专门记载礼仪条文的著作。关于《仪礼》作者,有两种

  • 资治通鉴考异

    三十卷。北宋司马光(详见《资治通鉴》)撰。此书与《资治通鉴》同时于元丰七年(1084)奏进。光撰《资治通鉴》,采摭繁富,往往一事用三四出处写成。稗官喜造虚言,正史亦不都是实录,其间传闻异词,势所难免。

  • 东江家藏集

    四十二卷。明顾清(?-1527?)撰。顾清字士廉、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弘治五年(1492)举南京乡试第一,第二年进士及第,授编修,进侍读,官至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著有《松江府志》(已著录),

  • 两淮戡乱记

    五卷。清张瑞墀撰。瑞墀生卒年不详,字价辅,安徽霍邱人。为邑中名诸生,为安徽学使朱九香所重,后即入朱学幕。咸、同之际,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因为战事,两淮地区社会动荡,瑞墀离家到三河尖躲避。社会

  • 内经知要

    二卷。明李中梓(1588-1655)撰。李中梓,字士材,号念莪,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博通医学,门人甚众。学术上受李杲、薛己、张介宾等人影响,主张脾肾并重,擅用温补。其著述颇多,除此书外,还有《医

  • 鹿洲公案

    二卷。清蓝鼎元(详见《平台纪略》)撰。记述其知普宁县时所审理案件始末,共计24篇。蓝鼎元号“鹿洲”,故名。有《鹿洲全集》本。

  • 刘道荟晋起居注

    一卷。清黄奭辑。刘道荟,又作道会,南朝宋北徐州主簿。《隋书·经籍志》载《晋起居注》三百一十七卷,《唐书·经籍志》著有三百二十卷。其书自武帝(司马炎)始至安帝(司马德宗)终,记两晋一百余年间诸帝言动行止

  • 五经析疑

    ① 一卷。题宋邯郸绰(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撰,清王谟(见《圣证论》)辑。此书陶宗仪《说郛》辑本题魏邯郸绰撰,而王谟辑本则题宋邯郸绰撰,均无根据。王谟避开《说郛》辑本,从《初学记》辑出四条,从《北堂书钞》

  • 资江耆旧集

    六十卷。清邓显鹤(1777-1847)辑。邓显鹤,字子立,号湘皋,湖南新化人。嘉庆举人,官宁乡训导。博览群书,有楚南文献者之称。纂《沅江耆旧集》,搜刻《蔡忠烈侯遗集》、《船山遗书》,著有《南村草堂诗文

  • 雪堂砖录四种

    四卷。清末民国罗振玉撰录。四种为《砖志征存》一卷、《楚州城砖录》一卷、《地券征存》一卷、《恒农砖录》一卷,均为辑录砖文之著作。《砖志征存》为罗振玉所辑,其自序云:“古无志墓之文,葬时烧砖造圹,放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