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甲申传信录

甲申传信录

十卷。明末清初人钱撰。钱又名钱士馨,字稚拙,号稚农。浙江平湖县人,贡生出身,生卒年月及事迹不详。钱曾发愤研究经史,多所撰述,著有《赓笳集诗》。晚年入京师,遇甲申之变,后见《国变录》、《甲申纪变》、《国难记》、《闻见纪略》、《变纪确传》、《燕都日记》、《再生录》等书凡十余家,颇不满意,便“博搜闻见,勤咨与难诸贤”,自丁亥(1647年)至癸巳(1653年)之秋,更七载而著成《甲申传信录》一书。《甲申传信录》记事内容丰富,卷一为《睿谟留憾》,记癸未(1643年)秋至甲申(1644年)崇祯帝亡国自缢事。卷二为《疆场裹革》,记秦、晋、燕明朝诸臣死于农民起义事者,如孙传庭、傅宗龙、段复兴等,及李自成、张献忠攻城略地事情。卷三为《大行骖乘》,列甲申之变京师死事诸臣姓氏及身亡经过。卷四为《跖脯遗脔》,记李自成进京后对故明官僚士大夫追赃镇压事。卷五为《槐国衣冠》,记李自成设官分职,除授京省各官。卷六为《赤眉冠略》,记李自成起义始末。卷七为《董孤剩策》,记甲申楚、豫、燕、齐事略,李自成克开封、保定等城。卷八为《桑郭余钤》,记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事。卷九为《戾园疑迹》,记伪太子案始末。卷十为《使臣碧血》,记弘光使臣左懋第出使清廷被害。《甲申传信录》为记事本末体,各卷或有用日记体、笔记体。卷首均有作者概论为引言,卷内多又分列小标题,阅读颇为便利。书前有自序,记作者写作经过。《甲申传信录》记一代鼎革之事,近代学者黄节在《国粹丛书》本《甲申传信录》跋中称其所记事多不为《明史》所载,且颇不失实。该书抄本极伙,传抄沿袭,互有舛误。嘉业堂刻《鲁春秋》,附载《使臣碧血》篇,即《甲申传信录》第十卷,但字句与《甲申传信录》第十卷微有不同。海盐朱氏藏有《甲申传信录》注本,考证颇详,系爱新觉罗仲谦所注,较它本为善。此外,《甲申传信录》还有清道光庚子(1840年)刊巾箱本,《胜朝遗事初编》本,《国粹丛书》本,《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本。

猜你喜欢

  • 东牟集

    十四卷。宋王洋(约1139前后在世)撰。王洋,字元渤,山阳(今江苏淮安)人。生卒年不详。宣和六年(1124)进士。绍兴初,累官起居舍人、知制诰、直徽猷阁,历典三郡。韩淲涧泉日记称:“洋在信州城,居有荷

  • 安东县志

    十五卷,首一卷。清金元烺修,吴昆田、鲁蕡纂。金元烺,浙江嘉善人。监生,清同治十三年(1874),知安东县事。吴昆田,生平见本书《光绪淮安府志》条目。鲁蕡,见本书《光绪清河县志》条目。此志凡十五卷。卷一

  • 京口山水志

    十八卷。清杨棨撰。杨棨,江苏丹徒(今镇江)人。明张莱曾撰京口三山志。后徐邦佐、陈朝用、朱文山又同撰京口三山续志。杨棨以两志皆仅述北固金焦三山事,未能称意,故又撰此书。《京口山水志》光绪五年(1879)

  • 筠轩清秘录

    三卷。旧本题明董其昌(详见《画禅室随笔》条)撰。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为论玉、论古铜器、论法书、论名画、论石刻、论窑器、论晋汉印章、论砚、论异石、论珠宝十个子目,持论允当,颇中要旨,可为艺术鉴赏之指南

  • 人学

    一卷。美国李约各撰,美国林乐知等译。此书首篇论述人在万物间的位置,接着分资粮、权能、真实、公义、华美、仁爱、永生七章,分别论述人的生活、思想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等,是作者为教会中人演述哲理之作。书中多驳斥

  • 新繁县志

    ①十四卷首一卷,清郑方城、朱敦修等纂修。郑方城,闽县(今福建闽侯县)人,曾任新繁县知县。新繁县典籍于明末沦于灰烬,清初敕修通志,邑令缀拾旧闻,费三载之心血,蔚成志一部。《新繁县志》乾隆八年(1743)

  • 三家经文同异考

    二卷。清王锡聆撰。锡聆,福鼎(今属福建省)人。该书考证《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三家《春秋》经文的异同,加以罗列。有道光十五年(1835)太姥山麓蚤间斋刊本。

  • 两苏经解七种

    四十一卷。宋苏轼(详见《易传》)、苏辙(详见《诗集传》)撰。此编收录了苏轼书两种:《东坡先生易传》九卷,此书申王弼之说,多切人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推阐理势,言简意明,往往足以达难显之情,而深

  • 固村观玩集稿

    二卷。清侯起元撰。作者为嘉庆间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在经传中不章解句释,六十四卦各为一篇,文言只释数处,而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之类皆缺。此书演绎义理主要以程传朱义为宗,但较之程朱更为空泛。今存嘉庆十

  • 三滩记

    一种,清陆次云撰。陆次云,字云士,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康熙间举博学鸿词官江阴知县,有惠政。著述甚富。著有《湖儒杂记》、《澄江集》、《玉山词》等三滩为五溪之险滩,名为猛虎跳涧、满天星、大王滩。五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