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法言

法言

十卷。汉扬雄(前53-公元18)撰。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雄少而好学,博览群书,以词赋著称于世。中年到京师,为大司马车骑将军王因奇的门下吏,后被推荐给汉成帝。曾随成帝游甘泉、河东、秦岭等地,作《甘泉赋》、《河东赋》,受成帝赏识。平帝五年(公元5年)任命为大夫,王莽氏汉后被贬,但不久又被召为大夫。他一生未做大官,苦心专研哲学,模仿《易》作《太玄》,模仿《论语》作《法言》;还有《方言》、《蜀王本纪》、《难盖天》等文史和天文学方面的著作。扬雄之作,诸史志皆有著录。《汉书·扬雄传赞》中说他写《太玄》时称“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乃作《法言》;史莫大于《仓颉》,而作《训纂》;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雄著在传播过程中,有的已佚,如《仓颉训纂》、《乐》、《箴》、《扬雄集》等;而现存的有《太玄》、《法言》、《方言》。不过佚著,自宋以后多有辑本,其主要著作保存完好,并有多家为之作注。这对研究扬雄的思想提供了珍贵的史料。《法言》包括《学行》、《吾子》、《修身》、《问道》、《问神》、《问明》、《重黎》、《寡见》、《五百》、《先知》、《渊骞》、《君子》、《至孝》十三篇。全书尊圣人,谈王道,主要宣传儒家传统思想。但提出“天地交,万物生”,“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自然之道也”。提倡“学以治之,思以精之”,“多闻则守之约,多见则守之卓;寡闻见无约,寡见者无卓也”。这反映了扬雄唯心主义体系中的唯物主义倾向。总之,扬雄的学说,基本上是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神秘主义思潮相对立的,并对许多神秘主义的观点进行了驳斥,他力图把古代的儒家学说从谶纬迷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版本有宋刻大字本,《纂图互注扬子法言》十卷,晋李轨、柳宗元、宋咸、吴秘、司马光注。元刻《纂图互注》本,《春在堂全书》本。民国二十二年(1933)排印本,改题为《法言义疏》。此本是《法言》注中最详细的本子。1958年中华书局重印《诸子集成》本。

猜你喜欢

  • 韩非子拾补

    不分卷。清卢文弨(1717-1795)撰。卢文弨,字召弓,浙江余姚人。乾隆十七年(1752)中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喜欢校书、有《群书拾补》。《韩非子拾补》是收入《群收拾补》的第二十六种书。卢文弨

  • 左传古义凡例

    一卷。清廖平(详见《左氏春秋杜注集解辨正》)撰。此书成于他主张今古学之时。他对《公羊》《穀梁》二传进行了考证,又想作《左传》注解,以自成一家。他认为公羊、穀梁二传属于今学,《左传》属于古学;公羊、穀梁

  • 通志堂经解

    一千八百六十卷。又称《通志堂九经解》、《通志堂汇刻经解》。清纳兰性德(1654——1685)刻。性德初名成德,字容若,故世多称为成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初诗人、经学家。十六岁中进士,授乾清

  • 独醒杂志

    十卷。宋曾敏行(?-1178)撰。曾敏行字达臣,自号浮云居士,又号独醒道人,又称归愚老人,庐陵吉水(今江西吉水)人。二十岁时,因患病,不能进仕途,遂潜心研究学问,见闻广博,工画草虫。此书是他集平生所闻

  • 云峰胡先生文集

    十卷。元胡炳文(1250-1333)撰。炳文字仲虎,号云峰。婺源(今属浙江)人。曾为信州道一书院山长,再调兰溪州学正,不赴。其学以朱子为宗。此集原本二十卷,后毁于兵乱。明成化中,其七世孙用光、八世孙浚

  • 制义科琐记

    四卷。清李调元(1743-?)撰。李调元,字羹堂、赞庵,号雨村、童山蠢翁,四川罗江县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任庶吉士、吏部主事。后得罪和珅,充军伊犁,旋获释归里。博览经史百家以及野史戏曲之书

  • 周易折中

    二十二卷,清李光地等奉敕撰修。此书成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明永乐间胡广等奉敕修《周易传义大全》,大抵以宋董楷《周易传义附录》、元胡一桂《周易本义附录纂注》、胡炳文《周易本义通释》、董真卿《周易会

  • 西湖名胜

    一卷,附普陀名胜。清佚名撰。《西湖名胜》传钞本,为一卷,后则附有普陀名胜。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浙省司道议议定将皇帝南巡临幸之处,分部经管,随时修缮。兹篇则将各名胜之分管详述。其谓内行宫,嘉松分

  • 书序述闻

    一卷。清刘逢禄(1776-1829年)撰。刘逢禄字申受,江苏常州人,官至礼部主事,清代经学家,常州学派的奠基人。少时从其外祖父庄存与、舅庄述祖学习,治《春秋公羊传》,攻击《左传》及古文经学开创者刘歆。

  • 字略

    一卷。北魏宋世良(生卒年不详)撰。清任大椿辑。世良字元友,广平(今属河北)人,官至清河太守。《北史·宋世良传》云:“世良强学,善属文,撰《字略》五篇。”《字略》早已亡佚,《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