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汪氏兵学三书

汪氏兵学三书

三卷。清汪宗沂辑。汪宗沂字仲伊,号弢庐处士,歙县(今属安徽)人。生卒年不详。光绪间举进士,官山西知县,加五品卿衔。汪氏精通礼经,洞悉乐吕。一生著述甚丰,有《周易学统》、《尚书今古文辑佚》、《管乐元音谱》、《诗说》、《孟子释疑》、《三湘兵法》等。《汪氏兵学三书》又名《三家兵法》,乃为汪氏辑佚的三部古兵书汇本,即《太公兵法逸文》一卷、《武侯八阵兵法辑略》一卷、《卫公兵法辑本》二卷。(附《考证》一卷)三书原本久佚,读者不得观其略。汪氏博采众书,于类书、政书中钩玄出来,注明出处,间加按语,使人略知原书旧貌,又颇便查检,其功至巨。汪氏所辑《太公兵法逸文》实兼《六韬》、《金匮》、《阴谋》三书。其书材料大致有《说苑》引《太公兵法》、《皇览》、《意林》引《金匮》、《阴谋》。唐人书引《六韬》佚文,宋代类书《太平御览》等引文。《武侯八阵兵法辑略》一卷,所辑材料出《水经注》、《环宇记》等地理书,《北堂书抄》、《太平御览》、《玉海》等类书。此外,从史书《晋书》、李注《文选》、杜佑《通典》、杜牧《孙子注》中辑录出许多诸葛亮的八阵图资料。后附《用阵杂录》十四则,为运用阵法的资料,是从史书上辑录出来的。《卫公兵法辑本》二卷,分三篇,一将务兵谋,二部伍营阵,三攻守战具。主要材料来源为《通典》、杜牧《孙子注》、《御览》、《武经总要》、《武编》诸书所引。后附《考证》一卷,考证李靖其人其事。此书的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二十年(1894)刊本,又有二十一年桐庐袁昶《渐西村舍汇刊》本,《丛书集成初编》亦收录此三书逸文辑本。

猜你喜欢

  • 京山县志

    ①十卷,清吴游龙修,王演纂。吴游龙,字禹门,盛京辽阳(辽宁辽阳)人。王演,字鹿材,本县人,贡生,官大理评事。考京山,汉为竟陵县地,隋初置京山县,历代不改。县志自宋时附郡志,未有专书。明初沿宋志,志郡即

  • 泗虹合志

    十九卷。清方瑞兰修,江殿扬、许湘甲纂。方瑞兰,字子征,河南禹州人,光绪九年(1883)来任泗州知州。泗志始于明景泰间,学正王庄始创修之。至弘治间,州守汪应轸为之续修。迄于清代,康熙三十七年,州守莫之翰

  • 复斋钟鼎款识

    一卷。宋王厚之撰。王厚之(1131-1162),字顺伯,浙江诸暨人。宋乾道三年(1167)进士。历官浙西通判,改江东提刑,直显谟阁致仕。书中著录五十九器。内有青笺者十五器,为毕良史所收。钟七、鼎二十一

  • 后知不足斋丛书

    八函,七十六种,一百七十一卷。清鲍廷爵编。鲍廷爵字叔衡,江苏常熟人。生卒年不详。官至浙江候补知县。鲍廷爵的父亲鲍振芳也是一位藏书家,收集古籍甚勤,鲍廷爵承其父志,继续收集古籍,进行校勘,成《后知不足斋

  • 三才图会

    一百零六卷。一名《三才图书》。明王圻(详见《续文献通考》)撰。本书汇辑诸书图谱共为一编。古代的一些著述,凡有关天文、地理和人物等,常常绘以图谱,让读者见之形貌,以资参考。但是因其散见于众书之中,甚不易

  • 简松草堂文集

    十二卷。《附录》一卷,《补遗》一卷。清张云璈(1744-1827)撰。张玉璈字仲雅,一字简松。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乾隆举人。嘉庆十二年(1807)谒选授湖南安福知县、后调任湘潭知县。张云璈于学无所不

  • 刘向孝子传

    一卷。

  • 存性编

    二卷。清颜元(1635-1704)撰。颜元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博野(今属河北)人。幼年其父被掠到关外。八岁师事僧人吴持明,习骑射及兵法,拒绝学时文。他涉猎群书,怀疑宋儒。康熙二十三年(1684)

  • 周礼训纂

    二十卷。清李钟伦(1663-1706)撰。李钟伦字世得,福建安溪人,大学士李光地之长子。康熙举人,未仕而亡。初受三礼于叔父李光坡,并受父指授,多与宣城梅文鼎、长洲何焯、宿迁徐用锡、河间王之锐、同乡陈万

  • 会稽莫公事略

    一卷。清张穆(详见《顾亭先生年谱》③)撰。此书记莫晋(1761-1862)事迹。莫晋字锡三,号裴舟,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乾隆六十年(1795年)进士,历任编修、仓场侍郎、内阁学士等官。工书法。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