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汉魏石经考

汉魏石经考

三篇 清刘传莹撰。传莹字椒云,汉阳(今湖北汉阳县)人。此书是传莹同乡黄元吉根据传莹孙子的藏稿付印的。书分三篇,共十三目。前有光绪十二年黄元吉,光绪十年姚晋圻两人的序,后有光绪十年田明昶的跋。上篇考汉石经,中篇考魏石经,下篇立十一说。其标目分别是“一字石经春秋一卷在汉六经说”、“汉石经以一家为主附载诸家说”、“魏石经止尚书、春秋、左氏传说”、“洛阳伽蓝记不可据说”、“一字石经毛诗、一字石经郑氏尚书为魏晋间刻石说”、“陆《释文》不引石经说”、“唐用石经试士说”、“西汉无《大学》辨”、“汉儒释经及试博士用隶书说”、“西汉各家立学官考”、“石经杂证”。自“一字石经毛诗、一字石经郑氏尚书为魏晋间刻石”以下,原文已佚,其文是田明昶根据标目补写的,已经不是原作。研究石经的各家的观点,最主要的分歧是一字石经,三字石经哪个属汉、哪个属魏。北宋以前,学者多据《后汉书·儒林传》及《洛阳伽蓝记》《隋书·经籍志》等,认为三字石经属汉,一字石经属魏。南宋以后,以至有清一代,学者多据《晋书·卫恒传》、《水经注》等,认为一字石经属汉,三字石经属魏。此书“洛阳伽蓝记不可据”一篇,认为郦道元《水经注》所记,早于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二十余年,必定是亲眼所见。杨衒之所记,在迁邺之后,出於记忆。总结他所记的,不可信的有四点。刘氏之见甚确,颇可张南宋以后之说,而证北宋以前之误。至于认为一字石经的毛诗及郑氏尚书为魏晋间刻石,这更是读书得间。按《隋书·经籍志》“一字石经鲁诗六卷”之下,有“梁有毛诗二卷亡”之文;“一字石经尚书”之下,有“梁有今字石经郑氏尚书八卷亡”之文。其毛诗、郑氏尚书既然附注於一字鲁诗、尚书之下,而又明白说尚书是今字。《唐书·艺文志》对于隋志石经,凡一字都说成今字,可见所谓今字,实即一字之谓。其书虽在梁时亡佚,但梁以前确实有一字的毛诗和郑氏尚书。既有此本,那么究竟刻自何时,正是应该研究,而不宜忽略的。刘氏独见及此,可谓善读古书。可惜其原文已佚,无从知其考订如何,令人遗憾。

猜你喜欢

  • 抡山集选

    一卷。清王士禧(生卒年不详)撰。王士禧字礼吉,新城(山东桓台)人。自幼与其兄王士禄、弟王士祯、王士祐以诗相互唱和。兄弟之中其他三人都是进士,独士禧以岁贡终生。著有《抡山集选》。是集乃士禧死后四年,由王

  • 讷盦类稿

    四卷。清李恩绶(?-1911)撰。恩授,字丹叔,晚自号讷庵,世称亚白先生。江苏丹徒人。濡染家学,从小淡薄举子业。然与冷士嵋等,以儒素擅诗名当世。旅食江淮间时,时为五七言诗针砭时事,旋以词赋受知和州。是

  • 梦蕉存稿

    四卷。明游潜(约1525前后在世)撰。游潜,字用之,丰城(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弘治十四年(1510)举人,历官云南宾州知州。著有《梦蕉存稿》、《梦蕉诗话》、《博物志补》。是稿凡四卷。收诗三卷,文

  • 汉儒传易源流

    一卷。清纪磊撰。此书以朱彝尊《经义考》中内容为线索,对汉代诸儒及其易学著作全部收入。魏晋以后,凡见于陆德明《经典释文》、孔颖达《周易正义》、李鼎祚《周易集解》者,则全部收入,其它一概不录。此书目的在于

  • 西来初地华林寺考访记

    一卷。清代葛定华(生卒年不详)撰。华林寺,旧名西来庵或西来初地,为广州佛教五丈丛林之一。相传,三藏法师菩提达摩自南印度泛海东来弘扬佛教,在此登岸,后来于此地建寺故有此题寺名。葛定华游观此寺,遂作《西来

  • 王阮亭行述

    一卷。清王启涑、王启汸、王启所述。启涑等三人俱为王士祯(即阮亭、详见《渔洋山人自撰年谱》)之子,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系蓝印,当是士祯初卒之时,以讣同人所用。惠栋注补士祯自撰年谱,未见此书。故书中所

  • 四明文献录

    一卷。黄润玉(1389-1477)撰。黄润玉字孟清,鄞(今浙江宁波)人。少以孝称。永乐举人。官至广西提学佥事,有政绩。明代学者。学者称南山先生。《四明文献录》主要署录与四明(今浙江宁波)有关者的著作。

  • 韵辨一隅补遗续补

    共十卷,其中《韵辨一隅》八卷,《补遗》一卷,《续补》一卷。清诸玉衡撰。玉衡字星五,一字稼轩,上海嘉定人。博学工文,尚著《醉月西庐诗古文稿》、《经史札记》、《说文考略》等。诸氏认为一代有一代之功令,今作

  • 九经古义

    十六卷。清惠栋(详见《新本郑氏周易》)撰。此书所解,包括《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十经。其中《左传》六卷后更名《左传补注》刊

  • 对数简法

    二卷,续一卷。清戴煦(1805-1860)撰。戴煦初名邦棣,字鄂士,号鹤墅,又号仲乙,钱塘(今杭州)人。他早年研习中算,与谢家禾相善,家禾死,校刻其遗书,并著有《重差图说》、《勾股和较集成》、《四元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