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比丘尼传

比丘尼传

四卷。梁代释宝唱撰。宝唱生平事迹详见《慈悲道场忏法》条。《比丘尼传》一书,略称《尼传》。是晋、宋、齐、梁四朝著名的比丘尼六十五人,附见五十一人的传记。所记大多为江浙地区之人,中原和边远地域的人很少,原因在于南北分割所致。中国的比丘尼始于晋代的净净检,自此以后,代有其人。本书四卷所收载的比丘尼,卷一东晋十三人,卷二刘宋二十三人,卷三南齐十五人,卷四梁十四人,附见五十一人。本书依时间先后为序,不分科目。但也具备《名僧传》那些科目类型的人物。如妙智讲《胜鬘》、《净名》,妙祎讲《涅槃》、《法华》,应属法师之科;法净、惠果注重戒行,昙彻的讲毗尼,应属律师之科;法相、法辩的禅观,应属禅师之科;静称的驯伏猛虎,净检的凌空而行,应属神力之科;慧浚,慧王的疏食苦节,道综、惠翟的焚身,应属苦节之科;道馨、普照的诵经,应属经师之科。本书所具有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宗教的范围,透过《比丘尼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第一,本书见载的比丘尼大多出身于权贵或士大夫家庭,虽身事佛出家,但仍可出入宫廷,为帝王后妃所供养。因此,也出现了比丘尼参与政治,弄权乱法的事。如晋代妙音为殷仲堪谋荆州刺史,宋代法净、昙览参与孔熙先的政变。同时也反映了诸王贵族供养比丘尼世族名士礼敬比丘尼,佛教与南朝统治阶层的关系。第二、也反映了南朝的佛教制度。如宋代宝贤为都邑僧正,月受俸钱一万;法净为亲邑都维那,以及晋智贤遇杜霸沙简,齐慧绪遇沈攸之沙简等事。第三,本书也反映了南朝封建社会歧视压迫妇女,迫使有的妇女不得不遁入空门的情况。如令首、僧基、僧端、昙晖、法宣遭遇之苦尤为突出。本书所载比丘尼所住的寺庙,多在南朝都城或附近地区。其中,有三十七人住在建康(今南京),有十三人散布在离建康不远的各大城市,有五人在洛阳,有三人在江陵。只有少数人分布在东北至勃海,东南至钱塘,南至广州,西北至高昌区域内。本书叙事上起晋愍帝建兴(313-316)至梁天监十五年(516),历四朝二百年。正是中国佛教处于兴旺发展时期,既有高僧辈出,也有女尼显赫。现见载版本有金陵刻经处刻本。最新见载版本有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高僧传合集》第961-978页。

猜你喜欢

  • 诗传通释

    二十卷。元刘瑾(生卒年不详)撰。刘瑾字公瑾,安福(今属江西吉安)人。博通经史,隐居不仕,除《诗传通释》外,有《律吕成书》行世。《诗传通释》以朱熹《诗集传》为蓝本,搜集前人之说对其进行再阐释,若有所感,

  • 艳雪斋诗评

    二卷。《词曲评》一卷。作者不详。诗评有崇祯二年(1629)自序,词曲评有崇祯元年(1628)自序,均自署为石公,其私印则名为亭奭,字以召,其姓则不可考。此编杂采明人诗话、词话、手录成帙,非所自撰。大致

  • 读尚书略记

    无卷数。明朱朝瑛(详见《读易略记》)撰。《读尚书略记》力辨攻古文《尚书》者之非,殊失深考。其注语亦不过敷衍文句大意,无甚创见。有《七经略记》本,标注此书三卷,藏于北京图书馆。而有清方德骥题款的,则收藏

  • 汀鹭诗余

    一卷。清杨传弟(生卒年未详)撰。杨传弟有《汀鹭文抄》。此书收词仅十三阕。慢词居多,而含蓄幽远,缠绵悱恻。谭献评之曰:“宛邻词派,不绝如线。盖以其寄托遥深。”有《云自在盦丛书》本。

  • 名花谱

    一卷。作者不详。旧本题西湖居易主人撰,但其人姓名、生卒年代及事迹均不详。《名花谱》一书,前无序,后无跋,其主要内容为杂抄《群芳谱》等书而成。书中共记载各种名花九十二种,并附有“瓶花诀”、“盆种诀”、“

  • 通志堂经解目录

    一卷。清翁方纲校。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苏斋,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乾隆年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内阁学士,毕生致力经学研究,尤擅金石考证。此系对清初纳兰性德(1645-16

  • 丰城县志

    ①二十四卷,首一卷,清徐清选等修,毛辉凤等纂。徐清选,字湘浦,湖南巴陵(今岳阳市)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任丰城知县,道光元年(1821)奉调他任,于道光四年(1824)以卓异复任。考丰城旧志,宋

  • 淮南子周易古义

    三卷。清末胡兆鸾撰。胡兆鸾,长沙人,其余不详。《淮南子》为汉淮南王刘安撰。书中说易之处甚多,其观点与后来易说颇有不同之处,有许多是可取的。故胡氏辑淮南子中有关说易之处,并参以其它古注,以期探明周易真谛

  • 明史纪事本末详节

    六卷。林纾编。林纾,闽县(今属福建省福州市)人。清光绪中节录《明史纪事本末》以成该书,供教授明史之用。传本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五成学堂铅排本。

  • 论语师法表

    一卷。清宋翔凤(详见《论语郑注》)撰。是书列表以明《论语》传授之源流,首分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三目,传古传齐传鲁者,分列各目,张禹习鲁兼齐,总括齐鲁二目,郑玄兼取三家之长,郑沖、何晏混合三家,徐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