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残本杂剧三集

残本杂剧三集

十四卷。明邹式金(约1653年前后在世)编。邹式金字仲愔,号木石,又号香眉居士,江苏无锡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历任南京户部主事、南京户部郎中,入清后曾任福建泉州府知府。著有《香眉亭诗》、杂剧《风流冢》。后幽居无事,编成此书,寄寓感慨,有的则用来抒发亡国之痛。本书是明末清初的杂剧选本,搜罗较为完备。据书前目录,此集收十九家三十四种杂剧。十九家为吴伟业、尤侗、茅维、郑瑜、孟称舜、周如璧、查继佐、张来宗、薛旦、张龙文、孙原文、黄家舒、陆世廉、堵庭芳、南山逸史、碧蕉主人、士室道民、邹式金、邹兑金等,其中邹氏兄弟各有一种杂剧附于集后。此书以《杂剧三集》为名,是因为自居为沈泰《盛明杂剧》初集、二集的续集。原书共有三十四卷,此本只存第一至第四卷、第六至第十卷、第三十至三十四卷,是一仅存十四卷的残本。存留的有吴伟业二本:《通天台》、《临春阁》;尤侗二本:《读离骚》、《吊琵琶》;黄家舒二本:《城南寺》、《西台记》;堵庭芳一本:《卫花符》;士室道民一本:《鲠诗谶》;邹式金一本:《风流冢》;邹兑金一本:《空堂话》;茅维四本:《苏园翁》、《秦廷筑》、《金门戟》、《闹门神》。这些杂剧大都富于文彩,极力雕琢,但多不适于演出。此残本所存之杂剧除吴伟业、尤侗的四种另有传本外,其余六家十种皆无传本,弥可珍贵。《杂剧三集》刊刻于顺治十八年(1661),各种杂剧皆据原本编录,今存《西堂全集》诸本皆为后来刊行,字句往往有所删改。本书所录吴伟业、尤侗四剧的曲词,与通行之本比勘,多有不同,或有所避忌而为也。此残本有清顺治刊本,诵芬室1941年翻刻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年据诵芬室本影印本。

猜你喜欢

  • 海忠介年谱

    一卷。清王国宪编撰。作者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该谱记明朝海瑞事实。海瑞字刚峰,广东琼山人,嘉靖举人,官至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卒谥忠介。谱中录文过多。现存稿本。

  • 正学堂尚书说

    一卷。清王仁俊撰。王仁俊约为清代后期学者,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仍主伪古文说,而又与清代其他学者略有不同。丁晏作《尚书余论》,认定古文为王肃所伪造,此书则为丁氏之说找证据,并充分发挥丁氏之说,所论大

  • 王石和文集

    清王珻(约1720年前后在世)撰。王珻,字石和,又字韫辉。孟县(今河南孟县)人。康熙五十九年(1706)进士,官至翰林院检讨。本集无卷数,多为议论文,但所记历史事实虽与正史多有不合,但笔意纵横,颇有气

  • 华容县志

    十五卷,首一卷。清孙炳煜、汪文焕等修,熊绍庚、刘乙燃纂。孙炳煜,河南人,曾任华容县知县。汪文焕,成都人,曾任华容县知县。熊绍庚,华容县人,曾任户部主事。刘乙燃,华容县人,举人。华容置县于汉代。邑志创修

  • 安图县志

    十卷。民国刘建封修,吴亚元纂。刘建封,宣统元年(1909)任安图县知县。安图县,位于吉林延边朝鲜自治州西南部,松花江上游。刘建封莅任后,亲自查看了安图县山川、道路、土物、风俗及社会情况。适奉宪令,编修

  • 石鼓文考证

    一卷。清吴广霈撰。吴广霈,字翰涛,号剑华道人,安徽泾县人。有《剑华堂诗集》等著作。光绪三十一年(1905),吴广霈得沈树镛家藏旧拓本石鼓文,不久又得见明拓,录为底本,复取薛尚功、郑樵、潘迪、郭宗昌、朱

  • 晁错

    见《晁氏新书》。

  • 蓟门摘稿

    二卷。明刘曰梧著。分上下二卷,其中于当日援辽官军扰民情状,言之历历。

  • 周易张氏义疏

    一卷。辑佚书,陈张讥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张讥字直言,清河(今河北清河县)人,陈国子博士,东宫学士。其事见《南史》本传。其作《易》义疏,《隋书·经籍志》、《唐书·经籍志》均作三十卷

  • 纪闻类编

    四卷。明窦文照(生卒年不详)撰。窦文照,字子明,秀水(今浙江省秀水县)人。万历中官光禄寺典簿。此书共四卷,每卷分六类,大致属格言类书。书末有朱国祚跋,极称窦文照之孝行。内容无甚可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