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灯
清李海观(1707-1790)撰。李海观字孔堂,号绿园,河南宝丰县人。他出身于农村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三十岁时中乾隆元年恩科举人。但在中举之后,科名上并不顺利,从三十岁到四十岁共逢三次会试,皆落第,继而死了父亲,也就绝了此想。五十岁以后,约宦游二十年,从残存诗文推知,行迹近半个中国。晚年在贵州思南府印江县做过一任知县。告归后,到老家新安县北冶镇教过书,亦到北京暂住。八十四岁死于宝丰。主要著作除本书外,还有《绿园诗抄》、《绿园文集》、《拾捃录》等,均未刻板刊世,已散佚。《歧路灯》全书一百零八回,叙明嘉靖年间祥符(今开封市)青年谭绍闻,在丧父之后,受母亲溺爱,如何被同辈浮浪子弟引诱,吃酒赌博,斗鸡走狗,狎尼宿娼,宠娈童,炼黄白,终至倾家荡产,后来回头向善,重新作人的故事。作者用写实的手法,刻划了二百多个人物,三教九流,无所不包。各具形态,呼之欲出。通过各种人物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状态,以及当时社会上的风俗、人情、典章、制度等,为读者展示了一幅浩瀚的社会生活图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故《歧路灯》“是文学作品,又是活生生的形象的社会风俗历史”。(姚雪垠《歧路灯序》)另外,《歧路灯》比较真实地记录了大量的社会掌故,如抽签打卦、看相问卜、扶鸾请神、相宅相墓、嫁娶丧葬、官场仪注、科闱规程、戏曲排场、士人晋接礼仪、行业男女穿戴、元霄节看戏观灯以及斗鹌鹑、咬蟋蟀、打秋风等社会风俗,具有较高的民俗学价值。作者运用的民间语辞或方言俚语相当丰富,设意遣辞,多姿多态,既是语言学资料,又可供作家借鉴。作品的主题思想是不足取的,它以谭绍闻浪子回头的事例,来进行封建伦理纲常的说教,企图通过这种愚化教育,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等级制度,显然是腐朽的。《歧路灯》的版本多为清代抄本,回次不等,残缺不一。印本中主要有清义堂本、朴社本、明善书局本,卷数、回次歧异甚多。1980年中州书画社出版了今人栾星校本,此本以一晚清抄本为底本,参照嘉庆以下抄本八种、印本两种缮定,书末附有《校勘说明》,对原著流传及辑校经过交待甚详,是目前最好之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