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楚辞韵读

楚辞韵读

一卷。附《宋玉赋韵读》一卷。清江有诰(?-1851)撰。江有诰,字晋三,歙县(今安徽歙县)人。清代著名的古音韵学家。无心科举,只好音韵学,多年闭门深研音韵学,受到段玉裁的推崇赞赏。主要成就是将古音韵归纳为二十一部,并确定古人也有四声,只是和后人读音不同。一生著述均关于音韵,有《诗经韵读》、《群经韵读》、《楚辞韵读》、《先秦韵读》、《汉魏韵读》(未刻)、《二十一部韵谱》、《谐声表》、《入声表》、《四声韵谱》(未刻)、《唐韵四声正》。《楚辞韵读》共收《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渔父》、《卜居》、《九辩》、《招魂》、《大招》十题二十八篇作品。后附《楚辞韵读古音释》,将《楚辞》各篇韵字,归入相关的:之、幽、侯、鱼、歌、支、脂、祭、元、文、真、阳、东、中、侵、谈、叶、缉十八个韵部。后附宋玉赋九篇之韵读。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大言赋》、《小言赋》、《钓赋》、《笛赋》、《舞赋》。其中无韵段落不录原文。韵以圈号标识,夹注韵部、通叶,以同音字直声或反切注音读,并标四声。音注两见以上者只注首见者。本书特点:一是一般以直音注音,便于初学者。无直音字则辅以反切,以减少误注,较全用直音注音读准确。如《离骚》“夕揽洲之宿莽”之“莽”音“姥,”《天问》“何所冬暖”之“暖”注“奴元反”。二是注明通韵、合韵字。如《天问》“列星安陈”之“陈”注“文真通韵”,《招魂》“往恐危身些”之“身”注“文真通韵”。三是标四声。如《九歌·湘夫人》“目眇眇兮愁予”之“予”标“上声”。此书之病是从今音寻找推断古音,如认为上古“家”字读为“姑”,但学者们认为“家”(kea)“姑”(ka)只是音相似而不相同。版本有清嘉庆十九年(1814)自刻小学各书本。嘉庆二十四年(1819)《音学十书》本,长春图书馆藏。民国十七年(1928)影印王国维校《音学十书》本。民国二十四年(1934)渭南严氏《音韵学丛书》本。195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影印严氏原版。

猜你喜欢

  • 周易传义补疑

    十二卷。明姜宝(1514-1593)撰。宝字廷善,一作惟善,号凤阿,江苏丹阳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姜氏以程子《易传》主理,朱子《易本义》主占,开始颇有怀疑,继而研究十五年

  • 历象考成后编

    十卷。清戴进贤主编。康熙朝《历象考成》所述主要是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宇宙体系和天文学数据。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望远镜的使用,第谷旧法所测经纬度与实测已出现了差距。乾隆初期不得不采用法国卡西尼的计算方法

  • 易辨

    一卷。明丰坊(详见《古易世学》条)撰。该书认为孔子授《易》给商瞿,将《文言》诸传中凡“何谓也”都当作商瞿问辞,“子曰”以下皆为商瞿所录夫子答辞。又把周公爻辞叫做“易系”。至于筮法,他认为彖专为卜,系专

  • 四书类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论语》、《孟子》原各为书,《孟子》至宋代取得经的地位,得与《论语》并立。宋人又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二篇与之相配。宋淳熙年间,朱熹作《四书章句

  • 蔆湖沈氏丛书

    见《所愿学斋书钞》。

  • 敩艺斋诗存

    二卷。清邹汉勋撰。生平里贯见《斅艺斋文存》条。卷二《再次韵辛山考棚之作》,自道所得,颇为亲切有味。《论小学》七首为汉勋专长所在,别有韵致。卷一《著书》二首《自序》,于古今音学原原本本,提举弘纲,尤见心

  • 转注举例

    一卷。清许瀚(生卒年不详)撰。许瀚字印林,山东日照人。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官峄县教谕。深于训诂,好金石文字,校勘宋元明本书,尤为精审,龚自珍称为北方学者第一。著作尚有《别雅订》、《攀古小庐文集

  • 夏小正小笺

    四类。清王贞(生卒年不详)撰。王贞,字彦明,别号月池主人,安徽婺源人。书首有自序,略言:“先民有言,《夏小正》即孔子得夏时于杞之书,汉太傅戴氏尝为之传,合而订为礼书。隋唐以降,有别自为卷行世者。宋政和

  • 重修蒙城县志

    十二卷。汪箎修,于振江、黄与绶纂。即《蒙城县志》②。

  • 穀梁废疾申何

    二卷。清刘逢禄(详见《尚书今古文集解》)撰。东汉今文经学家何休曾作《穀梁废疾》,非难《春秋穀梁传》。古文经学家郑玄作《起废疾》驳斥何休。刘逢禄认为《春秋》的微言大义传于公羊家,穀梁氏不传建五始、通三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