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楚辞通释

楚辞通释

十四卷。清王夫之(1619-1692)撰。王夫之,字而能,号薑斋,衡阳(今湖南衡阳)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清军入关南下,奋起在衡山组织义军抗清。清军入湖南,他由湘西转桂林,任桂王政府行人。桂林失陷,辗转湘西而归衡阳,于石船山筑土室曰“观生居”,闭门著书三十余年。自题“明遗臣王夫之之墓”墓碣,曾多次拒绝清政府的赠馈与聘请,终身不仕,完发以终。王夫之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学者、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不仅对经学、哲学、史学、文学有精深研究,对天文、地理、数学也有高深造诣。著作甚丰,有《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张子正蒙注》、《思问录》、《黄书》、《续通鉴论》、《楚辞通释》等,辑为《船山遗书》,共三百二十四卷。《楚辞通释》卷首有《史记·屈原列传》,张仕可《楚辞通释》序,王夫之关于本书的《序例》五则,《通释》十四卷目录。目次为:卷一《离骚经》,卷二《九歌》,卷三《天问》,卷四《九章》,卷五《远游》,卷六《卜居》,卷七《渔父》(以上为屈原作品),卷八《九辩》,卷九《招魂》(以上为宋玉作品),卷十《大招》(景差),卷十一《惜诵》(贾谊》,卷十二《招隐士》(淮南小山),卷十三《中山楚辞》四篇,卷十四《爱远山》(以上为江文通作品)。卷末附录作者《九昭》。注释体例为:每篇前有题解,有的考释屈原生平,说明时代背景,有的阐明微言大义,订正前人旧说之误。对每篇文章进行分段释文。王夫之生于楚地,曾受异党王化澄的谗害,有颠沛湘西与屈原相似的遭遇,并且有和屈原相同的思君忧国的思想感情,所以对屈原的作品的理解更为深刻,阐释得更为细微真切。此书被视为清代楚辞研究扛鼎之作(另有《山带阁注楚辞》、《屈原赋注》),在整个《楚辞》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学术价值表现为:一、多有独到准确之见。如对《九歌》主题的解释,自王逸以降,多认为有所寄托,即王逸所说:“上陈事神之敬,下以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楚辞章句·九歌序》),王夫之则认为《九歌》纯粹是娱神的乐章,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不自觉流露出来的,并无托之以风谏的地方。在《九歌》题解中他说:“婉娩缠绵,尽巫与主人之敬慕,举无叛弃本旨,阑及己冤。但其情贞者其言恻,其志菀者其音悲;则不期白其怀来,而依慕君父,怨诽合离之意致,自溢出而莫圉”。此真可谓一语中的。在具体词语解释上亦有独到之见,如解释《离骚》“汝何博謇而好修兮”中的“博”,王夫之一反王逸、朱熹、汪瑗等大家的解释,将“博”解为“过其幅量之谓,犹言过也。”按诗句意解过謇更接近原旨。在文体和文章结构上亦有独到之见,如关于《九辩》王夫之提出:“辩,犹遍也,一阕谓之一遍。”(《九辩》题解)。对《九歌》十一篇作品关系上,发挥汪瑗说法,进一步说明:“前十篇皆各以其所祀之神而歌之,此章(《礼魂》)乃前十祀之所通用。”(《楚辞通释·九歌礼魂》解题)。二、以作品时代背景、社会现实、作者身世和思想发展过程做为理解作品的治学方法是可取的。即《九歌》题解所说:“就文即事,顺理诠定。”王夫之把《离骚》创作背景及处境心情与《九章》创作背景、处境心情作比较(实际是从作品分析中做出的比较),认为《离骚》作于怀王之时,屈原在“犹有望焉”的心情下,所以“其辞曲折低回”,“言讽而隐,志疑而不激。”认为《九章》作于顷襄王之时,屈原处于“窜原于江南,绝其抒忠之路”的处境,想到“身之所锢,国之必亡,无余望矣,决意自沉”,自己思想便“无容再隐”,“故《九章》之词,直而激,明而无讳”(上引语出《离骚》、《九章》题解)。这种不“舍本事以求情”(《序例》)的治学方法是科学的,结论令人信服。《楚辞通释》在某些词语解释上,亦有不当之处。如用方士铅汞之说来解释《远游》,认为“无不吻合”,把《离骚》“相观民之计极”的“计极”,解为“计其兴亡得失之度数也”等,都是糟粕和谬误之处。版本有: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王敔刻本,湖南图书馆藏。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桂东郭孔岚补刻本。同治四年(1878)湘乡曾氏兄弟所刻《船山遗书》(五十四种、二百八十八卷)本。民国影印同治《船山遗书》本。民国二十二年(1933)上海太平洋书店根据王、曾刻本铅印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断句排印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根据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本重印本。

猜你喜欢

  • 毛诗通考

    三十卷。清林伯桐撰。伯桐字桐君,一字月亭,广东番禺(今广州市)人。生卒年不详。嘉庆六年(1801)举人,拣选知县,改就教职,选授德庆州学正。该书虽名《毛诗通考》,实则考郑笺异义。传笺不同,大抵申毛义,

  • 内阁奏题稿

    十卷。明赵志皋撰。赵志皋字汝迈,阑溪(今属浙江兰溪县)人。隆庆进士,万历初年任侍讲官,因忤张居正而谪官。居正没后赵即升任礼部尚书,入参机务。他在罢矿、建储等大政上,尚能够力疾疏争,四年间,疏八十余条上

  • 割圆密率捷法

    四卷。清明安图(约1692-1763)撰。明安图,字静庵,蒙古族,蒙古正白旗人。1712年为官学生,参加了《律历渊源》的编纂工作。1723年任钦天监五官正,1755年参与测量新疆各地经纬度,1762年

  • 绿筠轩吟帙

    二卷。明西屏道人(即宣王朱恬姣,?-1582)撰。原书题皇明西屏道人著,不署名氏。首有万历改元癸酉(1573)西藏南礼部尚书裴宇序文,称上党沈国王父宪王,素耽玄微,家搜经史。考《明史稿》诸王传载沈宪王

  • 卓异记

    一卷。旧题唐李翱撰。《新唐书·艺文志》作“陈翱”,原注云:“宪穆时人”。《宋史·艺文志》有李翱《卓异记》一卷,又有一本作陈翱,注云:“一作翱”。《四库提要》考其均不确。书中所记多为唐代盛事,故题名“卓

  • 观象居诗钞

    二卷。清陈兰瑞(1790?-?)撰。兰瑞字小石,祖籍江西新城。系陈用光之子。承家学,于经史古文皆殚鹜颛精,研思入眇。然其身体瘦弱多病,有喘哮症,冬春尤剧。顾眈吟不辍,投赠唱和之事,往来无虚日。兰瑞既殁

  • 罍庵杂述

    二卷。明朱朝瑛(生卒年不详)撰。朱朝瑛字美之,号康流,海宁(今属浙江)人。崇祯进士,知旌德县。入清,隐居不仕。从黄道周游,为学折衷诸家之说。著有《读易略记》、《读尚书略记》、《读春秋略记》、《读周礼略

  • 天道

    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避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

  • 别本满汉三经成语

    五卷。不著撰人姓名。只有抄本,而无刊本。书面有“诗农”二字小印。可能为撰者或藏书者的雅号。明铎有《满苏经书成语》,所辑成语自《书经》、《易经》、《诗经》。此书取别本三经成语,系旧抄巾箱小本,共五卷。书

  • 四书说约

    无卷数。明鹿善继(?一1642)撰。善继字伯顺,定兴(今河北定兴县)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追赠太常寺少卿,谥忠节。有《四书说约》、《无欲斋诗抄》。此书旨在宣扬王阳明心学,提倡“致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