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桃源县志

桃源县志

①二十卷,首一卷,清谭震修,方堃、文运升、文运昌纂。谭震,永北人,曾任桃源县知县。方堃,巴陵人,候选教谕。文运升,邑人,举人,城步县训导。文运昌,邑人,举人,候选知县。桃源县志创修于明代,万历一修,天启补刻,均佚而无考。迄清肇修于康熙四年(1665)知县陈洪范,再修于二十四年(1685)知县汪虬,三修于雍正七年(1729)知县王良弼。此志则为续王志之作。《桃源县志》道光三年(1823)刻本,此志中各门,皆名曰考,而不曰志,是自变其体例,揆之常法,殊非妥善。② 二十卷,首一卷,清罗行楷修,沙明焯等纂。罗行楷,湖北东湖人,曾任桃源县知县。沙明焯,邑人,举人,曾任广西恭城县知县。《桃源县志》同治八年(1869)刻本,此志盖续道光三年(1823)谭震本而作,其间相距已阅四十余年,一邑之故实,应有足纪,然观其所辑,自卷首以至篇末,悉取谭志而重刻之,即目录、凡例,亦均仍其原作。仅于人物、艺文,略为搜采补缀,且于各条之下,注以某人所采访者,亦邑志中所仅见。此志,究其所增者,百无一、二,直可谓为重印本也。③ 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清余良栋修,刘凤苞等纂。余良栋,万县人,曾任桃源县知县。刘凤苞,武陵人。《桃源县志》光绪十八年(1892)刻本,共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首一卷为新旧序、纂修姓氏、凡例、目录、图象。正文分为:卷一疆域志,为目六,曰星野、沿革、山川、坊村、风俗、土产。卷二营建志,为目七,曰城池、官廨、坛庙、坊表、桥梁、津渡、堤渠。卷三赋役志,为目五,曰田赋、差徭、户口、积贮、蠲恤。卷四学校志,为目四,曰圣宫、崇祀、学制、书院。卷五祀典志,为目三,曰坛祭、庙祭、乡饮。卷六兵刑志,为目二,曰兵制、刑制。卷七职官志,为目四,曰诏令、品秩、年表、政绩。卷八至卷十人物志,为目十二,曰选举、仕绩、忠烈、孝友、尚义、笃行、艺林、隐逸、耆寿、方伎、流寓、方外。卷十一列女志,为目五,曰贞烈、节孝、旌节、贤妇、寿母。卷十二尚徵志,为目六,曰神异、灾祥、古迹、冢墓、金石、书画。卷十三至卷十七艺文志,以诗、文统之。卷末终以拾遗,为目四,曰天文、地理、人事、物产。此志变前志之体例而分门十二,甚为允当。其文庙之建造不入营建,释奠之仪文不入祭典,及兵刑合为一卷之类,亦颇为有识。

猜你喜欢

  • 见素诗集

    十四卷。明林俊(1452-1527)撰。林俊,字待用,号见素。福建莆田人。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授刑都主事,迁员外。以事下狱,谪姚州判官,迁南刑部员外,后擢云南按察副使、进按察使,改湖广,引疾归

  • 诗经衷要

    十二卷。清李式谷撰。式谷字海匏,仁和(今浙江余杭县)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深于经部之学,著有《易经衷要》、《书经衷要》、《春秋衷要》、《礼记衷要》及本书,合称《五经衷要》。本书前有道光十年(1830)

  • 审斋词

    一卷。宋王千秋撰。王千秋字锡老,号审斋,山东东平(今属山东)人,生卒年均不详。陈振孙《书录解题》曾收载《审斋词》一卷,但未详其始末。据本书有《寿韩南涧生日》及《席上赠梁次张》二词,南涧名元吉,隆兴间为

  • 六十家小说

    见《清平山堂话本》。

  • 中庸说

    一卷。刘师培(1884-1919)撰。师培字申叔,江苏仪征(今江苏仪征)人。著有《春秋左氏传例略》、《礼经旧说考略》、《周书补正》、《逸礼考》、《太誓答问驳义》等。是书大旨据《春秋左氏传》以证《中庸》

  • 易汉学

    八卷。清惠栋撰。此书为追考汉儒易学而作。其中述孟喜易二卷,上卷述卦气之理,后列逸象。虞翻易一卷。京君明易二卷(干宝易附见),有八卦六位、八卦宫次、世应、飞伏、五行、占验。郑玄易一卷,述爻辰说。荀爽易一

  • 周易或问

    六卷。清文天骏撰。文天骏字云衢,黔南人。同治举人。此书卷一总论上下经篇义、六十四卦名义、理象数时君臣八宫之义以及占例。卷二至卷五为卦象,卷六为系辞。全书采用问答形式,旁采众说,时参己意。认为古人作易,

  • 春秋左传分类赋

    四卷。清夏大观撰,夏大鼎注。大观、大鼎都是湘潭(今属湖南省)人。大观曾将《左传》中的事类撰成对偶,按韵作赋,便于读者诵记。大鼎则在每一事类之下,详加笺注。该书有清咸丰元年(1851)海清楼刻本。

  • 兵经百字

    见《兵经》。

  • 垂训朴语

    一卷。明陈其德(生卒年不详)撰。陈其德,字太华,桐乡(今浙江省桐乡县)人。生平事迹不详。据此书卷中“灾荒纪事”条,称其生于万历初年,而书中之记却作于崇祯十四(1641)、十五(1642)两年,由此断定